血吸虫病按病程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急性期有发热、胃肠道、呼吸系统症状及肝脾肿大等,儿童症状可能更重;慢性期有无症状型和有症状型,有症状型有肠道症状和肝脾肿大等;晚期有肝硬化型、巨脾型、侏儒型等,生活中有疫水接触史出现相关症状应警惕并及时就医检查。
一、急性期症状
血吸虫病急性期通常在感染后数周出现。部分患者会有发热症状,热型多样,以间歇热较为常见,体温可在38-40℃左右,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还可能伴有畏寒、出汗等表现;胃肠道症状较为常见,可出现腹痛、腹泻,粪便多为糊状,可带血和黏液;部分患者有咳嗽、胸痛、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这是因为血吸虫幼虫移行至肺部引起的病变;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肝肿大较为常见,质软且有压痛。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感染血吸虫后急性期症状可能相对更重,发热可能更为持续,胃肠道症状可能影响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进而影响生长发育。而成年人感染后,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免疫状态等有所不同,但总体遵循上述一般规律。
二、慢性期症状
1.无症状型:此型较多见,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但通过粪便检查或血清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感染证据,这部分患者可能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
2.有症状型:
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腹泻或痢疾样大便,每日数次,粪便可带黏液和脓血,长期患病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贫血等。这是因为血吸虫寄生在肠道静脉内,引起肠道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肝脾肿大:肝脏肿大较为常见,早期质硬,晚期可因肝硬化导致质地变硬,脾肿大也很常见,可呈进行性肿大,严重时可出现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减少等。对于有长期饮酒史或本身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血吸虫后慢性期肝脾肿大的进展可能会更快,需要密切关注肝脏功能变化。
三、晚期症状
1.肝硬化型: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综合征,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大量呕血和黑便;腹水是常见症状之一,患者腹部膨隆,可伴有腹胀等不适;还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加重的表现。
2.巨脾型:脾脏极度肿大,质地坚硬,可压迫周围组织器官,导致相应的压迫症状,如腹胀等。
3.侏儒型:多见于儿童,因反复重度感染血吸虫,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及代谢,导致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性器官不发育,第二性征缺如等。这是由于血吸虫感染影响了儿童的内分泌及营养代谢,长期的病变破坏了身体的正常生长机制。
血吸虫病的早期症状因感染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生活中如果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高度警惕血吸虫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粪便检查虫卵、血清学检查等,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