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产儿肚子胀气,首先观察其一般状况,然后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体位调整(竖抱拍背、床头抬高呈斜坡卧位)、腹部按摩(顺时针轻柔按摩,5-10分钟左右),喂养方面母乳喂养乳母要避免易产气食物,人工喂养要选合适奶嘴、正确冲调及喂奶后拍嗝,若非药物干预后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处理时要充分考虑早产儿特殊生理状况保障其健康。
一、观察与初步判断
早产儿肚子胀气首先要观察其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有无呕吐、呼吸情况等。如果早产儿精神尚可,能正常吃奶,呼吸平稳,可能是因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的轻度胀气;若伴有精神萎靡、拒奶、呼吸急促等情况,需警惕是否存在感染等严重问题,应及时就医。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
可将早产儿抱起,采取竖抱的姿势,让其头部趴在家长肩上,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这是因为重力作用有助于气体排出。对于能平卧的早产儿,可将其床头抬高15°-30°,呈斜坡卧位,减少奶液反流导致胀气加重的可能,这是基于重力和解剖结构特点采取的措施,利于消化和气体排出。
2.腹部按摩:
家长洗净双手后,以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早产儿腹部,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左右。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因为早产儿皮肤娇嫩,腹部肌肉力量弱,过度用力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按摩频率可根据早产儿情况适当调整,若胀气较明显可适当增加次数。
三、喂养相关注意事项
1.母乳喂养:
乳母要注意自身饮食,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因为这些食物的成分可能通过母乳传递给早产儿,导致早产儿胀气。乳母应保持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母乳质量,有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减少胀气发生的可能。
2.人工喂养:
选择合适的奶嘴,确保奶嘴的流速适中,避免早产儿在吃奶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冲调奶粉时要按照正确比例,水温适宜,过浓或过稀的奶粉都可能影响早产儿消化,导致胀气。喂奶后要及时拍嗝,方法同竖抱拍背排气的方法,帮助早产儿排出吞咽的空气。
四、特殊情况处理
如果经过上述非药物干预措施后,早产儿肚子胀气仍无明显改善,或者出现加重趋势,应及时带早产儿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等,以排除肠道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可能会进行胃肠减压等操作,但具体治疗需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判断,因为早产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任何治疗都要谨慎权衡利弊。
总之,对于才出生的早产儿肚子胀气,要先观察评估,再通过合理的体位调整、腹部按摩、喂养注意等非药物措施处理,若情况无改善及时就医,整个过程都要充分考虑早产儿的特殊生理状况,以保障早产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