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的症状
脊柱结核有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局部症状有疼痛(早期轻微钝痛、休息缓解活动加重,晚期加剧、夜间痛明显)、脊柱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冷脓肿形成。
低热:多数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的情况,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这是因为结核杆菌在体内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可能低热表现不典型,但仍需密切关注。
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较多,醒后汗止。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出现盗汗情况,需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与结核杆菌感染消耗机体能量以及毒素吸收引起的全身不适有关。生活方式不健康、长期劳累的人群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出现乏力症状,应注意休息,增强机体抵抗力。
消瘦:体重逐渐减轻,由于结核是慢性消耗性疾病,机体摄入的营养不能满足消耗需求,导致体重下降。对于儿童患者,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等情况,需保证充足营养供应。
食欲不振:患者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这是因为结核毒素影响胃肠道功能,以及全身不适导致的味觉改变等因素引起。
局部症状
疼痛
早期疼痛:多为轻微钝痛,休息后可缓解,活动时加重。疼痛部位与病变脊柱节段相关,如颈椎结核可表现为颈部疼痛,胸椎结核为胸背部疼痛,腰椎结核则是腰骶部疼痛。青少年患者可能因表述不清而仅表现为玩耍时姿势异常等。
晚期疼痛:疼痛加剧,夜间痛较为明显,甚至影响睡眠。严重时可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患者常被迫采取特殊体位以减轻疼痛。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情况,疼痛表现可能更复杂,需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鉴别。
脊柱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脊柱周围肌肉痉挛,患者脊柱活动范围减小。颈椎结核时患者颈部活动困难,转身时需整个躯体一起转动;胸椎结核患者脊柱侧弯、后凸畸形,活动受限明显;腰椎结核患者常呈拾物试验阳性,即弯腰拾物时需挺腰屈膝下蹲。儿童患者因活泼好动,脊柱活动受限可能更易被家长发现异常。
脊柱畸形: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胸椎结核常见后凸畸形,腰椎结核可能出现腰椎前凸消失等。畸形的出现会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时可压迫脊髓等重要结构。对于青少年患者,脊柱畸形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和身体发育。
冷脓肿形成:是脊柱结核较典型的表现。脓肿可沿组织间隙流注,如颈椎结核可形成咽后壁脓肿,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胸椎结核可形成椎旁脓肿,在背部可触及寒性包块;腰椎结核可形成腰大肌脓肿,表现为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肿胀等。儿童患者冷脓肿的表现可能因年龄小而被忽视,需仔细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