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的引起原因包括过度使用相关因素和肌肉骨骼结构与力学因素。过度使用相关因素有运动因素(网球、高尔夫球等运动及木工等职业活动)和日常活动因素(长时间重复性前臂伸肌活动);肌肉骨骼结构与力学因素包括解剖结构特点(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肌总腱起点,特定解剖结构易致伤)和力学失衡(前臂或上肢力学不平衡使前臂伸肌受异常应力致伤)。
一、过度使用相关因素
1.运动因素
网球运动:网球运动员由于在击球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做前臂伸肌的快速收缩和舒张动作,尤其是反手击球时,前臂伸肌(主要是指总伸肌、桡侧腕短伸肌等)反复用力收缩,会使这些肌肉的起点处受到过多的牵引力。例如,网球爱好者如果长时间、高强度地进行网球运动,没有合理的休息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规范,就容易引发网球肘。对于儿童网球爱好者,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骨骼的承受能力相对较弱,过度参与网球运动更容易导致网球肘的发生。
其他运动:除网球外,高尔夫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也可能引发网球肘。比如高尔夫球手在挥杆时,前臂伸肌同样需要反复用力,羽毛球、乒乓球运动员在快速击球过程中也会使前臂伸肌承受较大应力。一些从事需要频繁前臂旋转和伸肌活动工作的人群,如木工、砖瓦工等,由于职业原因需要反复进行前臂的伸展动作,也容易因过度使用导致网球肘。
2.日常活动因素
日常生活中,长时间进行重复性的前臂伸肌活动也可能引发网球肘。例如,长时间使用扫帚打扫卫生、长时间操作电脑进行鼠标点击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前臂伸肌处于持续的紧张和收缩状态,逐渐导致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肉起点发生损伤,进而引发网球肘。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下降,若进行过多重复性的前臂活动,更容易出现网球肘。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从事较多需要前臂伸肌参与的活动,且没有注意合理休息和肌肉锻炼,也可能增加患网球肘的风险。
二、肌肉骨骼结构与力学因素
1.解剖结构特点
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肌总腱的起点,此处的肌肉附着点相对较为集中。当前臂伸肌收缩时,力量会集中作用于肱骨外上髁处。如果个体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该部位的肌腱、筋膜等组织的韧性和强度相对较差,就更容易在受到应力时发生损伤。例如,一些人天生的肌腱弹性较低,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就比常人更容易出现肱骨外上髁处的损伤,进而引发网球肘。
2.力学失衡
前臂的力学平衡对于预防网球肘非常重要。当存在前臂旋前或旋后肌力量不平衡时,会导致前臂伸肌承受异常的应力。例如,旋前肌力量过强而旋后肌力量相对较弱时,在进行前臂活动时,会使前臂伸肌受到额外的牵拉应力,长期如此就容易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的损伤。此外,上肢整体的力学失衡,如肩部、肘部的关节活动异常等,也可能通过传导应力的方式影响到肱骨外上髁处,增加网球肘的发生风险。对于有肩部疾病的人群,如肩周炎等,由于肩部活动受限,会代偿性地改变肘部的力学环境,从而增加网球肘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