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时部分患者会出现少量蛋白尿,其机制是炎症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轻度增加,小分子蛋白漏出;与其他原因蛋白尿有区别,不同人群尿路感染出现蛋白尿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需重视,女性要注意特殊时期卫生,男性要考虑泌尿系统结构异常,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疾病及用药安全等。
一、尿路感染出现少量蛋白尿的机制
尿路感染时,细菌等病原体侵袭泌尿系统,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轻度增加,使得原本不能或很少通过滤过膜的蛋白质有少量漏出到尿液中,从而出现蛋白尿。不过这种蛋白尿通常量较少,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在1g以下,且以小分子蛋白尿为主,这是因为炎症主要影响的是滤过膜对小分子蛋白的屏障功能。
二、与其他原因导致蛋白尿的区别
肾小球源性蛋白尿:如果是肾小球本身病变引起的蛋白尿,多为中、大分子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往往可超过1g,常见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严重受损,大分子蛋白也大量漏出。
肾小管源性蛋白尿:主要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小分子蛋白重吸收减少而从尿中排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g,常见于间质性肾炎等疾病,与尿路感染导致的少量蛋白尿在蛋白分子量大小及定量上有一定区别,但尿路感染引起的蛋白尿有时也可能混合有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特点,因为炎症可能同时影响肾小球和肾小管。
三、不同人群尿路感染出现蛋白尿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尿路感染时出现蛋白尿需重视,因为儿童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尿路感染若未及时有效控制,可能影响肾脏发育。儿童尿路感染多与卫生习惯不良、尿路结构异常等有关,出现蛋白尿时更应积极查找病因,明确是单纯尿路感染导致的少量蛋白尿还是合并有肾脏实质损害等情况,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外阴清洁,减少尿路感染复发风险。
女性: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女性尿路感染出现蛋白尿时,除了按尿路感染常规治疗外,要注意在月经期间、性生活前后等特殊时期的卫生,减少尿路感染的诱发因素。因为女性在这些时期局部抵抗力可能相对较低,容易导致尿路感染复发或加重,进而影响蛋白尿情况。
男性:男性尿路感染相对较少见,若男性出现尿路感染并伴有蛋白尿,要考虑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等情况,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尿路感染反复不愈,进而出现蛋白尿。男性在发现尿路感染伴有蛋白尿时,需进一步检查泌尿系统情况,以明确病因进行综合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尿路感染出现蛋白尿时要格外关注,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本身就可能影响肾脏功能。老年人尿路感染导致的蛋白尿可能提示肾脏在炎症刺激下功能进一步受损,治疗时不仅要积极控制尿路感染,还要关注基础疾病的控制,避免因为基础疾病加重而影响肾脏预后,同时要注意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