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颈息肉
子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良性病变,可发生于青春期后至绝经前女性,病因与慢性炎症刺激、激素水平影响有关,临床表现有症状轻或无症状、阴道异常出血、白带异常等,诊断靠妇科检查和病理检查,治疗多为息肉摘除术,预后较好但有复发可能,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子宫颈息肉是子宫颈管腺体和间质的局限性增生,并向子宫颈外口突出形成的息肉。它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可发生于青春期后至绝经前的任何年龄女性。
二、病因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的慢性炎症,如宫颈炎等,会使子宫颈管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导致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例如,女性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有不洁性生活等情况,容易引发宫颈的慢性炎症,进而增加子宫颈息肉的发生风险。
2.激素水平影响: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与子宫颈息肉的发生有关。雌激素可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在育龄期女性中,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此阶段子宫颈息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颈息肉的发生率也会相应降低,但仍有一定发病可能。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很多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
2.阴道异常出血:常见的表现为少量点滴状出血,颜色鲜红,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容易出现接触性出血。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患者可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例如,有些患者可能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或者绝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此时需警惕子宫颈息肉的可能。
3.白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白带可呈黄色,伴有异味等情况。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医生通过妇科双合诊等检查方法,可发现宫颈口有息肉样肿物,息肉大小不一,小的仅几毫米,大的可达到数厘米。息肉质地一般较软,呈鲜红色,触碰易出血。
2.病理检查:将息肉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颈息肉的金标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性质,排除恶性病变等情况。
五、治疗与预后
1.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行息肉摘除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在门诊即可进行。术后将切除的息肉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一些较大的息肉或复发的息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处理。
2.预后:子宫颈息肉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复发,因此术后需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相对活跃,且可能有生育等需求,在发现子宫颈息肉后应及时处理,以避免息肉对妊娠等产生影响。例如,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等,所以需要积极治疗。同时,育龄期女性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风险。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女性出现子宫颈息肉时,虽然激素水平降低,但仍需重视,因为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所以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同时,绝经后女性要注意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身体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