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早产,需从定期产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不良因素及对高危人群特殊关注等方面入手。定期产检要监测宫颈情况、关注妊娠合并症;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要远离吸烟饮酒、减少压力;有早产史孕妇要严格产检等干预,多胎妊娠孕妇要加强产检等。
一、定期产检
1.孕期监测宫颈情况:对于有早产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早产史、宫颈手术史等,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监测宫颈长度。一般在孕16-24周开始监测,正常宫颈长度应大于30mm,若宫颈长度短于25mm,提示早产风险增加。通过定期产检能及时发现宫颈缩短等异常情况,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2.关注妊娠合并症:孕妇若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需密切产检监测病情变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增加早产风险;妊娠期糖尿病会引起胎儿过大等问题,也与早产相关。定期产检可早期发现并控制这些合并症,降低早产发生几率。
二、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例如,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等,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充足的营养供应有助于维持孕妇身体良好状态,为胎儿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降低早产风险。同时要避免过度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增加妊娠并发症发生进而引发早产的可能。
2.适度运动:适宜的运动如散步等,可增强孕妇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劳累。适度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有助于维持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对预防早产有一定帮助。但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比如有流产史等特殊情况的孕妇运动需更加谨慎。
3.充足休息:孕妇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应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良好的休息能让身体得到放松,维持内分泌平衡,有利于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早产的发生。避免熬夜等不良作息习惯,熬夜可能会影响孕妇的激素水平等,增加早产风险。
三、避免不良因素
1.远离吸烟饮酒:孕妇要严格戒烟戒酒,同时也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以及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增加早产、低体重儿等风险。例如,吸烟孕妇发生早产的几率比不吸烟孕妇高很多,所以为了胎儿健康,必须远离这些不良因素。
2.减少压力: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长期的精神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引起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影响子宫的稳定性,增加早产风险。可以通过听音乐、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营造良好的身心状态。
四、高危人群特殊关注
1.有早产史孕妇:既往有早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早产风险明显升高。这类孕妇需要更加严格地进行产检,加强宫颈监测,在孕中期可考虑进行宫颈环扎术等干预措施来预防早产。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性生活等可能诱发早产的行为。
2.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发生早产的几率远高于单胎妊娠。这类孕妇要加强产检,增加产检次数,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必要时需要提前住院待产等,以降低早产对胎儿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