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治好后存在复发可能性,其复发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跟腱本身解剖与生理结构特点致高负荷下易复发、治疗不彻底(炎症控制不彻底、结构修复不完善)、康复训练不当(过早高强度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长期穿不合适鞋子、突然改变运动量等)。
一、解剖与生理因素相关的复发风险
跟腱本身的解剖结构特点可能增加复发几率。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之一,承受着较大的应力,在行走、跑步、跳跃等活动中频繁受力,长期的应力作用即使经过治疗,若恢复后仍频繁处于高负荷状态,就容易再次引发跟腱的损伤和炎症。从生理角度看,跟腱的血液供应相对有限,这使得跟腱组织修复后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弱,若恢复过程中没有让跟腱得到充分的休养和合理的功能恢复,就可能导致再次出现炎症反应而复发。例如,对于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如专业运动员,由于跟腱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即便经过治疗好转,再次参与高强度运动时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二、治疗不彻底导致的复发
1.炎症控制不彻底:如果在跟腱炎治疗过程中,炎症没有被完全消除,只是症状有所缓解,那么残留的炎症因子可能会再次激活,引发跟腱的再次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复发。比如在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时,若用药疗程不足,炎症没有得到彻底控制,就容易出现复发情况。
2.结构修复不完善:跟腱炎的治疗如果没有使跟腱的微观结构得到良好修复,比如跟腱内的纤维组织修复不牢固,当受到适当或不适当的应力时,就可能再次出现损伤,进而引发跟腱炎复发。例如通过物理治疗等方法促进跟腱修复,但修复过程中纤维排列等没有达到正常状态,就为复发埋下隐患。
三、康复训练不当引发的复发
康复训练对于跟腱炎的恢复至关重要。如果在跟腱炎治好后,康复训练安排不合理,如过早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者训练的强度、频率、方式不符合跟腱恢复的需求,都可能导致跟腱再次受损而复发。比如患者在跟腱炎刚恢复后就立即进行剧烈的跑步训练,超出了跟腱当前所能承受的负荷,就容易使跟腱再次发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跟腱相对更脆弱,在康复训练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而中老年人群可能本身存在跟腱弹性等方面的下降,康复训练也需要更加谨慎,否则都容易导致复发。女性在激素水平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差异,在康复训练时也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安排,避免因训练不当引发复发。有既往跟腱炎病史的人群,在康复训练时更要密切关注跟腱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防止复发。
四、生活方式改变相关的复发
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可能影响跟腱炎是否复发。例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底过硬、过软或鞋跟高度不合适等,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进而影响跟腱的受力情况,增加跟腱炎复发的风险。如果患者在跟腱炎治好后仍然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就可能导致跟腱再次受到异常应力而复发。另外,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后突然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可能使跟腱无法适应新的负荷而复发。比如长期久坐的人突然开始进行长时间的徒步旅行,跟腱就可能因承受过大的负荷而再次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