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超量形成囊肿,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有小积液无症状、大积液有坠胀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超声,治疗有随访观察和手术,不同人群要及时就诊、遵医嘱,继发者要治原发病。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成人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鞘膜是包在睾丸外面的双层膜,分为脏层和壁层,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当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时,就会导致鞘膜积液的发生。
二、病因分类
1.原发性鞘膜积液: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鞘膜慢性炎症等有关,多呈慢性过程,液体量一般较少。
2.继发性鞘膜积液:常由其他疾病引起,如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疝修补术后、阴囊手术后、丝虫病、结核、肿瘤等。这些疾病可导致鞘膜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从而形成鞘膜积液。例如,结核杆菌感染可累及鞘膜,引起鞘膜炎症,导致积液产生;创伤导致的鞘膜出血,血液吸收过程异常也可能引发鞘膜积液。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较小的鞘膜积液可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被发现。积液量较多时,患者可感到阴囊坠胀、疼痛或牵扯感。若积液巨大,阴茎缩入包皮内,可影响排尿、行走和性生活。
2.体征:阴囊内可触及囊性肿块,呈慢性无痛性逐渐增大。交通性鞘膜积液可在平卧时肿块缩小或消失,站立时又复出现。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通过触诊可初步判断阴囊内肿块的性质,区分是鞘膜积液还是其他阴囊内病变,如睾丸肿瘤等。透光试验阳性是鞘膜积液的典型表现,即囊肿透光良好,但睾丸肿瘤、血肿等透光试验为阴性。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诊断鞘膜积液的重要方法,可明确鞘膜积液的类型(如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还能判断积液的量以及是否存在睾丸、附睾等病变,有助于与其他阴囊疾病鉴别诊断。
五、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对于病程缓慢、积液量少、无明显症状且不影响生活的原发性鞘膜积液患者,可定期随访观察,了解积液量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一些较小的鞘膜积液可能会自行吸收。
2.手术治疗:
鞘膜翻转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将鞘膜切开后,翻转缝合,去除多余的鞘膜,以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行囊肿剥除术:对于精索部位的鞘膜积液,手术时将囊肿完整剥除。
交通性鞘膜积液需高位结扎鞘突:交通性鞘膜积液与腹腔相通,需结扎鞘突,阻断腹腔与鞘膜腔的通道,防止积液复发。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成年男性:若发现阴囊异常肿块,应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复诊。如果选择手术治疗,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影响伤口愈合和导致积液复发等情况。
2.有基础疾病人群:对于因继发性疾病导致鞘膜积液的患者,如患有结核、丝虫病等,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例如,结核患者需遵循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规范用药,定期复查,以控制结核病情,进而有利于鞘膜积液的治疗和康复。同时,在治疗鞘膜积液的过程中,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等治疗方式的影响,医生会综合评估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