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发现卵巢肿瘤需先通过超声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初步评估,再根据肿瘤性质及孕期阶段制定处理方案,良性肿瘤早孕期小且不影响妊娠可观察,中晚孕期小无明显症状可观察至足月剖宫产时处理,大则提前评估手术;恶性肿瘤早孕期发现可能终止妊娠并抗肿瘤治疗,中晚孕期需在保母命前提下尽量延长孕周并综合治疗。同时孕期卵巢肿瘤相关特殊人群如不同年龄、有既往病史孕妇有不同注意事项,且孕妇要注意休息、心态等,需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保障母胎健康。
一、孕期卵巢肿瘤的初步评估
1.超声检查:孕期通过超声检查可初步判断卵巢肿瘤的大小、形态、囊实性等情况。超声能观察肿瘤与子宫、胎儿的关系,一般在早孕期和中孕期进行多次超声监测,了解肿瘤生长速度等情况。例如,若肿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多为良性可能;若边界不清、内部回声杂乱,需警惕恶性。
2.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但需注意,孕期肿瘤标志物可能会有生理性升高,需结合超声等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如CA125在卵巢癌时往往明显升高,但孕期良性卵巢肿瘤也可能有轻度升高。
二、根据肿瘤性质及孕期阶段制定处理方案
1.良性肿瘤
早孕期发现:若肿瘤较小,不影响妊娠,可密切观察,在中孕期再次评估。因为早孕期手术可能增加流产风险,所以一般建议观察至中孕期后再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手术。若肿瘤较大,有扭转等并发症风险,可能需要在合适孕周进行手术,手术方式需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中晚孕期发现:如果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继续观察至足月,选择剖宫产时同时处理肿瘤。若肿瘤较大,影响胎儿胎位或存在其他不良情况,可能需要提前评估手术时机,在保障胎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2.恶性肿瘤
确诊后处理:一旦确诊为卵巢恶性肿瘤,需根据肿瘤分期、孕周等综合考虑处理方案。早孕期发现恶性卵巢肿瘤,可能需要终止妊娠并进行肿瘤相关的抗肿瘤治疗;中晚孕期发现恶性卵巢肿瘤,需在保障母亲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延长孕周以提高胎儿存活率,同时进行抗肿瘤治疗,多采用手术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但化疗药物的选择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化疗方案。
三、孕期卵巢肿瘤相关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年龄因素:年轻孕妇在面对孕期卵巢肿瘤时,更需谨慎权衡手术、观察等不同处理方式对自身及胎儿的影响。年轻孕妇可能更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等,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对未来生育的影响,与孕妇及家属充分沟通不同方案的利弊。
2.有既往病史孕妇:若孕妇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孕期卵巢肿瘤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手术、治疗的影响以及肿瘤处理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糖尿病的孕妇在术后恢复过程中需注意血糖控制,而肿瘤手术可能会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需要更加严密监测血糖并调整治疗方案。
3.生活方式调整:无论肿瘤性质如何,孕妇在孕期都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肿瘤扭转等并发症发生。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监测。
总之,怀孕期间患上卵巢肿瘤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由妇产科、肿瘤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