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性幽门梗阻会引发呕吐、腹胀、腹痛、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等表现,呕吐因幽门梗阻致胃内容物潴留而发,腹胀是胃内食物潴留致胃内压力增高引起,腹痛由胃蠕动增强或胃扩张牵拉胃壁神经所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是呕吐丢失大量含电解质消化液且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不良是长期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引发。
一、呕吐
特点:是瘢痕性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多发生于进食后。初期呕吐多为宿食,不含胆汁,随着病情进展,呕吐次数逐渐增多,呕吐量较大。例如,患者可能在进食数小时后出现呕吐,呕吐物有酸臭味且为隔餐或隔夜食物。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长期有不良饮食习惯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频繁呕吐。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溃疡病史的患者,呕吐症状可能提示幽门梗阻的发生。
机制:由于幽门梗阻,胃内容物排出受阻,大量食物在胃内潴留,超过胃的容纳能力后就会发生呕吐。
二、腹胀
表现:患者可自觉上腹部胀满不适,查体可见腹部膨隆。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腹胀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腹胀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其食欲和精神状态;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腹胀可能会因激素变化等因素有不同的感受。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腹胀加重的情况。有既往胃部疾病病史的患者,腹胀可能是幽门梗阻导致胃排空障碍的一种体现。
机制:胃内食物潴留,导致胃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上腹部腹胀。
三、腹痛
特点: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腹痛,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女性患者在腹痛时可能会因自身生理特点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腹痛。有溃疡病史等相关病史的患者,腹痛可能与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加重有关。
机制:胃蠕动增强以克服梗阻,引起胃痉挛性收缩而产生疼痛,或者因胃扩张牵拉胃壁神经等引起疼痛。
四、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表现:由于频繁呕吐,患者会丢失大量的消化液,从而导致脱水。轻度脱水可能表现为口渴、尿少;中度脱水可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凹陷等;重度脱水则会出现烦躁不安、休克等表现。在电解质紊乱方面,常见的有低钾血症、低氯血症等。低钾血症可表现为乏力、腹胀、心律失常等;低氯血症可能会出现呼吸浅慢等。不同年龄人群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耐受和表现不同,儿童对脱水的耐受性相对较差,出现相关症状更迅速。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对身体产生更明显的影响。有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
机制:呕吐导致大量含钾、氯等电解质的消化液丢失,同时摄入不足,进而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五、营养不良
表现:长期幽门梗阻导致患者进食减少,营养摄入不足,会出现体重下降、消瘦、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表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如果发生瘢痕性幽门梗阻,会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低于同龄人标准;成年女性可能会出现面色萎黄等营养不良表现;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节食的人群,营养不良可能会更加明显。有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等导致幽门梗阻的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可能会更严重。
机制:食物不能正常进入肠道被消化吸收,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来源,导致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