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可引发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及其他系统感染等危害,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以降低感染风险及应对相关问题。肠道感染中EPEC致婴幼儿腹泻等,ETEC致旅行者等腹泻;尿路感染中女性易患,可致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其他系统感染有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各有易感染及需关注的情况。
一、肠道感染相关危害
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但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肠道感染。例如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主要感染婴幼儿,可导致腹泻,表现为水样便、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由EPEC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通过黏附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可产生肠毒素,引起旅行者腹泻和婴幼儿腹泻,患者会出现大量水样泻,病程一般持续数天至一周,同样可能引发脱水等并发症。
二、尿路感染相关危害
大肠杆菌是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占尿路感染病原菌的首位。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在性生活活跃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大肠杆菌可逆行感染尿道、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膀胱炎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肾盂肾炎则除了有膀胱刺激症状外,还可出现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慢性肾盂肾炎,进而损害肾功能,影响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等功能,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三、其他系统感染相关危害
1.败血症:当大肠杆菌进入血液时可引起败血症,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患者。败血症病情凶险,可出现高热、寒战、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感染性休克时会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引起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2.新生儿脑膜炎:对于新生儿来说,大肠杆菌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大肠杆菌容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脑膜炎,可导致新生儿出现惊厥、意识障碍、前囟饱满等症状,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留下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四、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1.婴幼儿: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肠道和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较弱,更容易受到大肠杆菌的侵袭而引发感染。在照顾婴幼儿时,要注意保持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尤其是奶瓶、餐具等的消毒,以及尿布的及时更换,以降低大肠杆菌感染的风险。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平衡容易被打破,泌尿系统也容易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前列腺增生导致尿路梗阻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老年人发生大肠杆菌感染的几率。老年人一旦发生大肠杆菌感染,病情往往进展较快,需要更加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和生理结构的改变,泌尿系统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更易向上蔓延引起肾盂肾炎等。同时,大肠杆菌感染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早产、胎儿宫内感染等,因此妊娠期女性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多饮水,增加尿液冲刷尿道的作用,降低大肠杆菌感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