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可引发肠梗阻、肠穿孔、腹腔脓肿、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在各并发症发生机制和表现上有差异,如肠梗阻因腹腔粘连致肠管受压等,儿童和老年表现不同;肠穿孔因结核病变致肠壁破坏,儿童和老年风险及表现有别;腹腔脓肿因炎症渗出等聚集形成,儿童和老年特点各异;营养不良因长期炎症消耗等,儿童和老年影响不同。
一、肠梗阻
1.发生机制:结核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可导致肠管受压、扭曲,进而引发肠梗阻。这在结核性腹膜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的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有广泛腹膜粘连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儿童可能因生长发育过程中腹腔内粘连情况的变化而出现肠梗阻风险,而老年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功能相对减弱等因素,也更容易受粘连影响发生肠梗阻。
2.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呕吐物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呈粪样。腹胀明显,可见肠型。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表达能力有限,更需密切观察其是否有异常哭闹、拒食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因机体反应相对迟钝,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仔细排查。
二、肠穿孔
1.发生机制:当结核病变累及肠管,导致肠壁组织破坏严重时,可能发生肠穿孔。一般是在结核性腹膜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病变持续进展,肠壁局部组织因炎症、缺血等原因发生坏死,最终导致穿孔。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因免疫系统和肠道发育特点,若感染结核杆菌后未及时规范治疗,更容易出现肠壁组织的严重损伤;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动脉硬化等,影响肠壁血供,增加肠穿孔风险。
2.表现:突发剧烈腹痛,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很快波及全腹。伴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患者可出现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肠穿孔后可能因哭闹等因素掩盖部分表现,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老年患者休克表现可能不典型,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三、腹腔脓肿
1.发生机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腔内炎症渗出、坏死组织等聚集,在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时,容易形成腹腔脓肿。多是由于局部炎症局限化,周围组织包裹形成。不同年龄患者中,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形成腹腔脓肿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老年患者因机体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腹腔脓肿一旦形成,恢复相对较慢。
2.表现:可出现发热、腹痛、腹部包块等表现。发热多为低热或中等度热,腹痛为持续或间断性隐痛。腹部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对于特殊人群,儿童腹腔脓肿的定位可能相对困难,需借助影像学检查明确;老年患者腹部包块可能因肥胖等因素影响触诊,需依赖超声、CT等检查。
四、营养不良
1.发生机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由于长期慢性炎症消耗,食欲减退,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同时机体分解代谢增加,导致营养不良。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高,若发生结核性腹膜炎,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基础营养状况不佳,加上结核性腹膜炎的消耗,营养不良情况可能更为严重。
2.表现:体重下降、消瘦、皮肤干燥、毛发稀疏等。儿童可能出现身高增长缓慢、智力发育受影响等情况;老年患者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免疫力进一步下降等。对于特殊人群,儿童需关注其生长发育指标,老年患者要注意维持营养均衡,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等方式改善营养状况,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