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多发生于儿童,因鞘状突未闭合致腹腔液与鞘膜囊相通形成。病因与鞘状突未闭合及解剖因素有关,表现为阴囊或腹股沟区囊性肿块随体位变化,可通过体格检查和超声检查诊断,1岁以内婴儿可观察等待,超1岁或积液量大则手术治疗,术后需做好伤口护理、休息活动管理及病情观察,8岁小儿患病时家长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配合治疗护理保障其健康发育
病因及发病机制
1.鞘状突未闭合: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鞘状突通常会在出生前后闭合。如果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腹腔液就可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鞘膜囊内,从而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这与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相关,胎儿时期鞘状突的发育情况个体存在差异,部分儿童会出现鞘状突未按时闭合的情况。
2.解剖因素:儿童的解剖结构特点使得鞘状突有未闭合的可能性,腹腔内压力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影响鞘状突的闭合情况,进而引发交通性鞘膜积液。
临床表现
1.阴囊或腹股沟区异常:患儿阴囊或腹股沟区可出现囊性肿块,肿块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站立、行走或哭闹时,腹腔内液体流入鞘膜囊,肿块增大;平卧休息时,液体回流至腹腔,肿块缩小或消失。对于8岁的儿童来说,可能会表述阴囊部位的异常肿胀等情况。
2.一般无疼痛等明显不适:多数患儿除了阴囊或腹股沟区的肿块外,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等不适症状,但如果积液量较大,可能会有坠胀感。
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可发现阴囊或腹股沟区的囊性肿块,肿块有囊性感,卧位时可缩小或消失。
2.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鞘膜囊内的液体情况,明确鞘状突是否闭合以及积液的程度等,对于8岁儿童来说,超声检查是较为安全且准确的检查方式,能够直观地观察到鞘膜积液的相关情况。
治疗方式
1.观察等待: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患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有自行闭合的可能,所以可以先进行观察等待,定期复查,了解积液的变化情况。因为婴儿的身体还在不断发育过程中,有自行恢复的可能性。
2.手术治疗:如果患儿超过1岁,鞘状突仍未闭合,或者积液量较大,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等情况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闭合鞘状突,阻止腹腔液流入鞘膜囊。手术方式一般为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小儿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交通性鞘膜积液。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1.伤口护理: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8岁的儿童,要注意避免其用手搔抓伤口等,家长需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为伤口换药等。
2.休息与活动:术后要让患儿适当休息,减少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等情况发生。一般建议短期内避免奔跑、跳跃等剧烈运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3.观察病情变化:要密切观察患儿术后阴囊的情况,如是否有红肿、渗血等异常情况,同时观察患儿的一般状况,如体温、精神状态等。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
特殊人群(8岁小儿)的温馨提示
8岁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面对交通性鞘膜积液时,家长要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果是选择观察等待,要定期带患儿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积液的变化。在术后护理中,要给予患儿足够的关心和照顾,保证患儿的休息和营养,促进身体的恢复。同时,要向患儿普及简单的健康知识,让患儿配合治疗和护理,以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