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是因慢性损伤致前臂伸肌总腱起点处炎症的常见肘部疾病,病因有过度使用、肌肉力量失衡,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与康复包括非药物干预(休息、物理治疗、康复锻炼)和药物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网球肘,医学上称为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因慢性损伤导致的常见肘部疾病。它主要是由于前臂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引起,多见于频繁使用手臂进行劳作或运动的人群。
二、病因
1.过度使用:长期反复做前臂旋前伸腕的动作,比如网球运动员频繁击球、家庭主妇长时间拧毛巾、木工反复拉锯等,会使肱骨外上髁处的肌肉肌腱受到反复牵拉,引发损伤,这在经常进行手臂重复性劳作或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像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网球、羽毛球等运动员发病率相对较高。
2.肌肉力量失衡:前臂伸肌力量过强或屈肌力量相对较弱时,会导致肌肉肌腱起点处承受异常应力,容易引发损伤,比如一些长期缺乏手臂肌肉力量均衡训练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网球肘相关问题。
三、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是主要表现,初期多为轻微疼痛,逐渐加重,一般位于肘关节外侧,可向前臂放射,在用力握拳、伸腕时疼痛会加重,比如拧毛巾、提重物时疼痛明显加剧。
2.压痛:在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按压时可诱发疼痛,这是比较典型的体征。
3.活动受限: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肘关节活动受限,尤其是前臂旋前、伸腕等动作受影响。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特定的体格检查,比如密耳征(Mills征)阳性,即患者肘伸直、腕下垂,医生将向),这是诊断网球肘的重要体格检查依据。
2.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但有助于排除其他骨骼病变,如骨折等;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可发现肌腱的损伤、炎症等情况,能更清晰地了解病变程度。
五、治疗与康复
1.非药物干预:
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让受伤的肌肉肌腱得到休息,这对于病情缓解很重要,比如网球肘患者应减少打球、手工劳作等相关活动。
物理治疗:常见的有冲击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等,冲击波治疗可以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超声波治疗能减轻炎症、缓解疼痛;还可以进行热敷,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急性期一般建议冷敷。
康复锻炼:进行前臂伸肌的拉伸锻炼等,增强肌肉力量平衡,比如进行握拳、伸指然后再屈腕等动作的循序渐进锻炼,帮助恢复肌肉功能。
2.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起到抗炎、止痛作用,但需遵循用药原则,根据个体情况合理选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网球肘相对较少,但如果有频繁手臂用力活动,如过度使用手臂拿重物等情况,也需注意。应避免过度的手臂重复性用力活动,家长要注意引导儿童正确使用手臂,若出现手臂疼痛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评估,儿童由于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康复过程中需更注重温和的康复锻炼。
2.老年人:老年人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发生网球肘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活动量的适度,避免过度康复锻炼导致损伤加重,同时要关注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康复,如骨质疏松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3.女性: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家务劳动等频繁进行手臂动作,如拧毛巾、打扫卫生等,要注意正确的劳作姿势,避免长期重复性动作导致网球肘,若发生网球肘,在康复时要考虑女性的身体特点,选择合适的康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