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胰腺炎患者患胰腺癌风险升高,慢性胰腺炎时炎症损伤-修复致胰腺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增癌变风险,并非所有胰腺炎都会癌变但慢性胰腺炎是高危人群。对于胰腺炎患者预防胰腺癌应定期监测,如慢性胰腺炎患者定期做腹部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不同年龄监测频率不同;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严格戒酒、合理饮食;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要积极控制。
胰腺炎主要分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是由胆道疾病、酗酒等因素引起,起病急,表现为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经及时治疗部分可痊愈,但部分可能转为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往往是由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等原因导致,胰腺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会出现腹痛、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如消化不良、糖尿病等)等表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胰腺炎的诱因及病情发展可能不同。例如,儿童患胰腺炎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胆道畸形等有关;老年人患胰腺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病情相对复杂。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男性患胰腺炎的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一些,这与男性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能有关,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女性也可能因其他因素患胰腺炎。
生活方式:长期酗酒、暴饮暴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是诱发胰腺炎的重要因素。比如长期酗酒者,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液,同时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增高,从而诱发胰腺炎。
胰腺炎发展为胰腺癌的可能性及相关机制
目前有研究表明,慢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较正常人明显升高。慢性胰腺炎时,胰腺组织反复的炎症损伤-修复过程中,胰腺干细胞可能发生异常增殖、分化,导致细胞的基因不稳定,进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例如,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慢性胰腺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会显著增加。但并不是所有胰腺炎都会发展为胰腺癌,只是慢性胰腺炎患者属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之一。
病史因素:有胰腺炎病史尤其是慢性胰腺炎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胰腺情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腹部超声、肿瘤标志物(CA19-9等)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胰腺癌病变。
对于胰腺炎患者预防胰腺癌的建议
定期监测
慢性胰腺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腹部影像学检查,如腹部增强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以及时发现胰腺是否出现异常的占位性病变等情况。同时,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等,动态观察其变化。
年龄相关监测:对于老年慢性胰腺炎患者,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更要加强监测频率,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而年轻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监测频率可相对适当放宽,但也需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胰腺相关评估。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严格戒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性别相关生活方式调整:男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尤其要注意严格戒酒,因为男性往往社会交往中饮酒的机会相对较多,更要坚定地改变这一不良习惯;女性慢性胰腺炎患者除了注意饮食等生活方式调整外,也要关注自身情绪等对健康的影响,保持良好心态。
控制基础疾病
如果胰腺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相关的基础疾病,要积极控制血糖等指标。因为高血糖等情况也可能对胰腺组织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增加胰腺癌的发生风险。例如,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必要时使用降糖药物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