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患者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疼痛)、呼吸护理(呼吸功能锻炼、监测)、饮食护理(营养均衡)、并发症预防护理(肺部感染、血管神经损伤观察)、康复期护理(逐渐增加活动量),针对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患者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肋骨骨折患者,应尽量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这样有助于呼吸,减轻疼痛。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扩大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胸廓受压加重损伤。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更要注意体位的舒适和正确,防止因体位不当导致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或影响呼吸循环功能。
2.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对于轻度疼痛,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让患者听音乐、聊天等。对于中重度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适当的镇痛措施,但需注意儿童患者镇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或选择儿童适用的镇痛方式。
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选择镇痛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避免因镇痛药物使用不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呼吸护理
1.呼吸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咳嗽时可让患者用双手固定骨折部位,以减轻咳嗽引起的骨折处疼痛。儿童患者由于咳嗽反射较弱,更要加强拍背等措施帮助排痰。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持续3-5秒,然后缓慢呼气,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深呼吸有助于扩大肺部通气量,促进肺部血液循环。老年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2.呼吸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肋骨骨折时,更要加强呼吸监测,因为此类患者本身呼吸功能就较差,肋骨骨折可能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
三、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
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的饮食,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维生素C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身体发育,应保证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摄入。
老年患者由于胃肠功能可能减退,饮食要易于消化,同时要保证营养的充分供应。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骨折愈合。
四、并发症预防护理
1.肺部感染预防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通风换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肋骨骨折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因为压疮可能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要注意皮肤清洁和体位变换,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老年患者本身抵抗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感染源。
2.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和神经情况,如肢体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等。如果发现患者肢体出现肿胀、皮肤温度改变、感觉减退或运动障碍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要仔细观察神经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处理。
老年患者可能合并血管和神经的退行性变,肋骨骨折后更要警惕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发生,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相应处理。
五、康复期护理
1.逐渐增加活动量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一般骨折后2-3周可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四肢的屈伸活动等;4-6周可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下床活动的时间和范围,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胸部的过度活动。儿童患者康复期的活动量增加要更加谨慎,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
老年患者康复期活动量的增加要缓慢,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或引发其他并发症,同时要注意活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