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有疼痛(部位具特异性、性质多样且程度因个体和病情而异)、肿胀(局部有不同程度肿胀伴皮肤温度升高及影响关节活动度)、活动受限(不同部位关节活动受限且范围变化各有特点)、压痛(可找到明显压痛点且程度与病情相关)等症状,不同年龄段、性别人群及有既往肌腱损伤病史者患肌腱炎时症状有差异。
部位特异性:肌腱炎引发的疼痛通常具有明显的部位指向性,常见于肌腱附着的关节周围区域。例如,肩袖肌腱炎患者会在肩部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在活动肩关节时加重,如抬手、梳头、穿衣等动作都会使疼痛更为明显;跟腱炎患者则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的疼痛,行走、跑步或踮脚等活动时疼痛会加剧。不同部位的肌腱炎疼痛部位相对固定,这是由于肌腱的解剖位置所决定的。
疼痛性质:疼痛的性质多为酸痛、刺痛或钝痛。酸痛较为常见,是一种持续的、隐隐的疼痛感觉;刺痛则较为尖锐,往往在特定动作刺激到发炎肌腱时突然出现;钝痛是一种较为沉闷的疼痛感受。疼痛程度会因个体差异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病情较轻时可能只是在活动时稍有不适,病情较重时则可能在休息时也会感到明显疼痛。
肿胀
局部表现:肌腱炎发生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炎症会导致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使得液体渗出积聚在肌腱周围组织中。以腱鞘炎为例,如屈肌腱腱鞘炎,患者会发现手指掌指关节处出现肿胀,触摸时可感觉到局部组织增厚、饱满。肿胀的范围一般与炎症的累及范围相关,炎症越严重,肿胀可能越明显。
伴随症状:肿胀部位可能伴有皮肤温度升高,这是因为炎症反应会使局部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同时,肿胀可能会影响关节的活动度,导致关节活动时出现卡顿感或不灵活。例如,腕部肌腱炎引起的肿胀可能会使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受限,患者在进行日常手部精细动作时会感到困难。
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方面: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的情况。对于肘部肌腱炎(如网球肘)患者,会表现为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难以完全伸直或弯曲手臂,在进行拧毛巾、提重物等需要肘部用力的动作时会明显感到困难。膝关节周围肌腱炎可能导致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受限,上下楼梯时会感觉吃力,行走距离也会受到限制。
活动范围变化:不同部位肌腱炎导致的关节活动范围变化各有特点。例如,肩部肌腱炎会使肩关节的外展、上举等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患者可能无法达到正常的抬手高度;而足部肌腱炎(如跖肌腱炎)会影响足部的屈伸活动,导致患者走路时脚步受限,步态异常。活动受限的程度与肌腱炎的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早期可能只是轻微的活动不灵活,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僵硬。
压痛
压痛点位置:在肌腱炎发生的部位通常可以找到明显的压痛点。以髌腱炎为例,压痛点位于髌骨下方的髌腱附着处,用手指按压该部位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跟腱炎的压痛点则在跟腱的某一特定区域,一般在跟骨上方的跟腱部位。这些压痛点是由于肌腱发炎导致局部组织敏感,受到按压刺激时引发疼痛。
压痛程度与病情关系:压痛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肌腱炎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较轻时,压痛点可能只是轻度疼痛,随着炎症加重,压痛会变得更为明显,疼痛程度也会加剧。通过检查压痛点的位置和反应,医生可以辅助判断肌腱炎的部位和病情状况。
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肌腱炎时症状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腱相对较为娇嫩,在过度使用或受伤后更容易出现肌腱炎,且可能表现出活动受限更为明显的情况,因为儿童的活动量较大且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够准确;老年人肌腱退变,肌腱炎的发生可能与慢性劳损、退行性变等因素相关,症状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恢复相对较慢。女性在一些特定的活动中,如长期使用键盘、进行精细手部活动等,手部肌腱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男性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更容易出现肩部、腰部等部位的肌腱炎。有既往肌腱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肌腱炎的风险较高,症状可能也会相对更严重,需要更加注意休息和保护相关肌腱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