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肘的相关因素包括运动相关因素(重复性手部动作、运动强度过大)、解剖结构因素(肌腱附着点特点、手臂肌肉力量不平衡)及其他因素(疾病影响、姿势不良),重复性手部动作等致肌腱易损伤炎症,肌肉力量不平衡致伸肌受异常应力,全身性疾病等增风险,不良姿势使肌腱持续紧张。
一、运动相关因素
1.重复性手部动作:网球肘主要与反复进行手腕和手臂的伸展、收缩动作有关。例如,网球运动员在击球时,需要频繁地挥动手臂,尤其是手腕的伸展动作,这会使负责伸腕的肌肉肌腱在起点处受到过度牵拉。长期如此,肌腱组织容易发生微小损伤。对于经常进行手工劳作,如长时间使用螺丝刀、锤子等工具进行重复操作的人群,也容易因手部和手臂的重复性动作导致网球肘。在年龄方面,青壮年人群由于运动或劳作强度相对较高,更容易因这类重复性动作引发网球肘;而儿童相对较少出现,因为其手部和手臂的活动强度及频率通常较低,但如果有过度参与成人化劳作或运动的情况,也可能面临风险。性别方面,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更容易患网球肘,主要还是取决于是否有上述重复性动作的暴露。
2.运动强度过大: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会使手臂肌肉和肌腱承受超出其承受能力的负荷。比如,原本偶尔打打网球的人突然进行高强度的网球训练,手臂肌肉和肌腱在短时间内受到过大的应力刺激,容易引发损伤,进而导致网球肘。在生活方式上,那些平时缺乏运动,突然进行高强度体育活动的人,患网球肘的风险较高。年龄上,中青年人群在改变运动强度时若不注意,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儿童若进行超出其身体发育阶段能承受的高强度运动,也可能损伤手臂相关结构。
二、解剖结构因素
1.肌腱附着点特点:负责伸腕的肌腱在肱骨外上髁处有较为集中的附着。该部位的肌腱组织相对容易受到应力作用。由于肌腱在骨骼附着点处的血供相对较少,当受到反复牵拉时,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容易积累损伤,从而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网球肘。从年龄角度看,随着年龄增长,肌腱等组织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会逐渐下降,老年人的肌腱附着点更容易因微小损伤积累而出现问题;儿童的肌腱相对较为柔韧,但如果有不当的外力作用,也可能影响其附着点结构。性别方面,一般没有因性别导致肌腱附着点差异而更容易患网球肘的情况。
2.手臂肌肉力量不平衡:手臂的伸肌和屈肌力量不平衡时,会使伸肌肌腱承受异常的应力。例如,屈肌力量过强而伸肌力量相对较弱,在进行手部动作时,伸肌肌腱就会受到过度的牵拉。这种力量不平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长期单侧肢体使用习惯等。在生活方式中,习惯用一侧手臂进行更多劳作或运动的人,容易出现手臂肌肉力量不平衡的情况。年龄上,成年人如果长期保持单侧用力的生活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肌肉力量不平衡;儿童若有不良的肢体使用习惯,也可能影响肌肉力量的均衡发展。
三、其他因素
1.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增加患网球肘的风险。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状态,使肌腱等结构更容易受到损伤和炎症影响。在病史方面,有类风湿关节炎等相关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要更加注意手臂的保护,因为这类疾病可能削弱身体对肌腱损伤的修复和抵抗炎症的能力。年龄上,任何年龄段患有这类全身性疾病的人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如果患有影响肌肉骨骼系统的先天性疾病等,也可能增加风险;性别上,一般没有因性别导致受全身性疾病影响患网球肘风险不同的情况,但具体还需根据疾病本身的特点来综合判断。
2.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良的手臂和手腕姿势,如长时间弯腰驼背且手臂向前伸展的姿势,会使伸腕肌腱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增加其损伤的概率。在生活方式中,长时间使用电脑且姿势不正确的人群,容易出现这种不良姿势。年龄上,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都可能受到影响,儿童如果过早接触不适合其身体发育阶段的电子设备使用且姿势不当,也可能对未来手臂健康产生影响;性别上,并无明显因性别导致姿势不良引发网球肘风险不同的情况,主要还是取决于日常姿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