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骨骼健康需多方面协同,钙是骨骼关键元素,食物中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富含钙,特殊人群有不同钙需求;维生素D能促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和食物获取,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需关注摄入;镁参与骨骼形成钙化,钾维持酸碱平衡间接助骨骼健康,蛋白质是骨骼基质成分但需适量;运动能机械应力刺激骨骼,不同人群有相应运动建议;日照可助合成维生素D,应保证适当日照时间,不足时可补充制剂。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儿童,充足的钙摄入是骨骼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儿童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影响成年后的骨量峰值;孕妇需要额外的钙来满足自身和胎儿骨骼发育的需求;老年人由于肠道吸收功能下降等原因,对钙的需求增加,更要注重钙的补充,但同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等的相互作用,比如与某些抗生素同服可能影响吸收等。
维生素D
作用及来源: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对骨骼细胞的功能有调节作用。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来合成维生素D,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为维生素D。另外,一些食物也含有维生素D,像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每100克约含375国际单位维生素D;鸡蛋、蘑菇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进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研究发现,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人群。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肠道对钙的吸收率,从而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更需要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对维生素D的需求增加,因为胎儿和婴儿的骨骼发育都需要维生素D参与钙的代谢;而长期室内工作、户外活动少的人群,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需要注意适当补充。
其他营养素
镁:镁是骨细胞结构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它参与骨骼的形成和钙化过程。富含镁的食物有坚果类,如杏仁,每100克约含270毫克镁;全谷类食物,像燕麦,每100克约含157毫克镁等。虽然镁对骨质疏松的直接影响研究相对钙和维生素D较少,但它是骨骼代谢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与钙等共同维持骨骼的健康状态。
钾:钾有助于维持酸碱平衡,对骨骼健康也有一定的间接作用。水果和蔬菜是钾的良好来源,例如香蕉每100克约含358毫克钾,菠菜每100克约含311毫克钾等。充足的钾摄入可以帮助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于骨骼周围的内环境稳定有积极意义,从而间接促进骨骼健康。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骨骼基质的重要成分,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对维持骨骼健康是必要的。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肉类,如鸡肉,每100克约含20克蛋白质;鱼类以及豆类等。但需要注意蛋白质摄入要适量,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可能会增加尿钙排泄,对骨骼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要保持合理的蛋白质摄入水平。
运动
作用机制:适当的运动可以通过机械应力刺激骨骼,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例如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爬楼梯等,能够给骨骼施加压力,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有助于骨骼的重建和强化。有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负重运动的人群,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明显高于缺乏运动的人群。
不同人群运动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适当运动,如跳绳、篮球等,有助于积累骨量,提高骨量峰值;成年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等,同时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而肌肉量的增加也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老年人适合进行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走等,既可以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又能对骨骼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跌倒受伤。
日照
作用及建议:前面提到人体可以通过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所以充足的日照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改善很重要。建议成年人每天至少晒太阳10-15分钟,尽量暴露皮肤部位,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导致皮肤损伤。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也要保证适当的日照时间,但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皮肤特点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比如儿童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等。在日照不足的季节或地区,可以考虑通过补充维生素D制剂来满足身体需求,但日照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获取维生素D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