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常见引起因素包括过度使用(运动中强度大、频率高及日常长时间行走等)、运动方式不当(跑步姿势不正确、跳跃动作不规范)、跟腱自身退变(年龄增长致退变及基础疾病影响)、环境因素(温度变化使柔韧性下降、湿度影响组织状态)。
1.过度使用
运动因素: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来说,过度使用跟腱是导致跟腱炎的重要原因。例如,长跑、篮球、足球等运动中,跟腱需要反复进行收缩和拉伸,当运动强度过大、运动频率过高时,跟腱承受的负荷超过其耐受限度,就容易引发跟腱炎。以长跑运动员为例,长时间、高强度的跑步会使跟腱不断受到牵拉,跟腱内的胶原纤维等组织反复受到应力作用,容易发生微小损伤,若这些损伤未能及时修复,逐渐积累就会发展为跟腱炎。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过度运动引发跟腱炎,年轻人由于运动积极性高,参与高强度运动的概率较大,相对更易出现因过度使用导致的跟腱炎;而中老年人若突然增加运动量,也可能因跟腱无法适应而引发炎症。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性通常参与高强度运动的比例相对较高,所以在因过度运动导致跟腱炎的人群中男性可能占比较大。
日常活动因素:除了运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过度使用跟腱的行为也可能引发跟腱炎。比如长时间行走、频繁上下楼梯等,这些活动会使跟腱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来也会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对于有长时间站立工作需求的人群,如服务员、教师等,跟腱也会承受较大压力,容易引发跟腱炎。
2.运动方式不当
跑步姿势问题:不正确的跑步姿势会使跟腱承受不均衡的压力。例如,跑步时脚跟先着地且落地重的姿势,会导致跟腱受到过度的牵拉和冲击。这种不合理的姿势会使跟腱在每次着地时受到的应力增大,长期如此容易引发跟腱炎。不同年龄的人如果跑步姿势不正确,都可能面临跟腱炎风险,年轻人可能因追求速度等原因容易采用不良跑步姿势,中老年人则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协调性改变等因素导致跑步姿势不当。性别上无明显特定倾向,但不同性别在跑步时的姿势习惯可能略有不同,不过这并非导致跟腱炎的决定性因素。
跳跃动作不规范:在进行跳跃运动时,如篮球运动中的起跳、落地动作,如果姿势不规范,跟腱也容易受到损伤。例如,跳跃时落地没有缓冲,直接硬着陆,会使跟腱瞬间承受很大的张力,从而增加跟腱炎的发生几率。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进行跳跃类运动时,由于身体协调性和对运动技巧的掌握还不够成熟,更容易出现跳跃动作不规范的情况,进而引发跟腱炎。
3.跟腱自身退变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跟腱会发生退变。跟腱内的胶原纤维会逐渐老化,弹性下降,修复能力减弱。老年人跟腱的这种退变现象更为明显,所以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发生跟腱炎。例如,老年人的跟腱在受到轻微的应力作用时,就可能因为自身退变而出现损伤,进而发展为跟腱炎。不同性别在跟腱退变方面没有本质差异,但老年人总体发生跟腱炎的概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基础疾病影响:一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导致跟腱退变加速从而引发跟腱炎。比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跟腱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使跟腱更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会影响跟腱内胶原蛋白的合成和修复,长期下来增加了跟腱炎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更加注意跟腱的保护,因为基础疾病会加重跟腱退变的进程。
4.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寒冷的环境可能会使跟腱的柔韧性下降,血管收缩,影响跟腱的血液供应。当突然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进行运动时,跟腱更容易发生损伤。例如,在冬季进行户外跑步时,跟腱受到寒冷刺激后,弹性降低,承受负荷的能力减弱,就容易引发跟腱炎。不同年龄的人在寒冷环境中运动时都可能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年轻人可能因为运动后没有及时保暖等原因更容易出现因温度变化导致的跟腱炎,老年人则本身跟腱退变,再加上寒冷刺激,发生跟腱炎的风险更高。
湿度因素:潮湿的环境可能会影响跟腱周围组织的状态,增加跟腱炎的发生几率。例如,在潮湿的天气进行运动,跟腱周围的软组织可能会因为湿度大而变得松弛,在运动过程中跟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容易发生损伤。对于一些喜欢在户外潮湿环境中运动的人群,如在湿地进行跑步等运动,就需要更加留意跟腱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