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正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与制动,急性期让患侧肢体停止活动,必要时用支具或石膏固定;物理治疗有冰敷减轻炎症疼痛、超声波促进血液循环修复、电刺激刺激肌肉神经修复;药物治疗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炎止痛;康复训练包含跟腱拉伸增加柔韧性、跟腱力量训练保护跟腱;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情况考虑手术治疗,术后需严格康复护理,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治疗环节有不同要求。
一、休息与制动
原理:跟腱炎通常是由于跟腱过度使用导致的损伤,休息可以减少跟腱的进一步受力,防止损伤加重。对于急性跟腱炎患者,应尽量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如剧烈运动、长时间行走等。例如,对于经常跑步的跟腱炎患者,在治疗初期应减少跑步次数和距离,让跟腱有时间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跟腱相对脆弱,更需要严格制动以促进恢复;成年人也需根据自身病情严重程度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具体措施:在急性期应让患侧肢体停止活动,必要时可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限制跟腱的活动,一般固定2-3周,之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二、物理治疗
冰敷:
原理:冰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在跟腱炎急性发作期,冰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充血和肿胀。一般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不同年龄人群冰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较娇嫩,冰敷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也不宜过低,避免冻伤;成年人可适当延长一些时间,但也不宜超过30分钟。
操作方法:用冰袋或毛巾包裹冰块后敷在跟腱部位。
超声波治疗:
原理:超声波可以促进跟腱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研究表明,超声波能够改善局部的代谢环境,刺激细胞的活性,有助于跟腱损伤的恢复。其治疗频率和强度等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调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超声波治疗的参数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更需要专业医生精准操作。
操作方法:由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操作,将超声波探头接触跟腱部位进行治疗。
电刺激疗法:
原理:电刺激可以刺激跟腱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增强肌肉力量,同时促进跟腱的修复。通过不同的电刺激模式,如低频电刺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高频电刺激可以刺激组织再生等。不同年龄患者对电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刺激参数,避免对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操作方法:将电极片放置在跟腱周围合适的位置,通过仪器进行电刺激治疗。
三、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原理: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止痛的作用。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跟腱炎引起的炎症和疼痛。但不同年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儿童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使用。
药物举例: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有布洛芬等。
四、康复训练
跟腱拉伸训练:
原理:通过拉伸跟腱可以增加跟腱的柔韧性,预防跟腱再次损伤。例如坐姿跟腱拉伸,患者坐在椅子上,患侧腿伸直,脚趾向上勾起,用手缓慢拉脚跟向身体方向,保持15-30秒,然后放松,重复多次。不同年龄人群拉伸的幅度和强度需适当调整,儿童进行拉伸训练时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影响跟腱发育;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拉伸的力度和时间。
具体训练方法:包括坐姿跟腱拉伸、站姿跟腱拉伸等多种方式,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
跟腱力量训练:
原理:增强跟腱周围肌肉的力量可以更好地保护跟腱,提高跟腱的承受能力。例如踮脚尖训练,患者双脚后跟抬起,只用前脚掌着地,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不同年龄人群力量训练的强度不同,儿童的力量训练应选择相对温和的方式,避免过度负荷导致跟腱损伤;成年人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如进行单脚踮脚尖等训练。
具体训练方法:有踮脚尖训练、脚跟抬起放下训练等。
五、手术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的跟腱炎患者,如跟腱出现严重的撕裂、钙化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跟腱修复术等。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风险,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不同,儿童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要进行严格的康复护理,包括早期的制动、后期逐渐的康复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手术情况和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不同年龄患者术后康复的进度和方法也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