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上肌肌腱炎是常见肩部疾病,多因肩部过度使用、外伤等致冈上肌肌腱退变损伤,中老年人、长期肩部外展上举工作者、有肩部外伤史者易患;临床表现为肩部外侧疼痛(有疼痛弧)、活动受限;诊断靠体格检查(疼痛弧等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超声、MRI);非药物干预有休息制动、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按摩推拿、康复锻炼);保守无效等情况可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外伤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临床表现
疼痛:患者常出现肩部外侧疼痛,疼痛可向上臂外侧放射,在肩部外展60°-120°时疼痛明显,这一特定角度称为疼痛弧,是冈上肌肌腱炎较典型的表现。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略有不同,但总体以肩部外侧疼痛为主要特征。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疼痛感知和耐受与青壮年有所不同,但基本都围绕肩部外侧疼痛展开。
活动受限:肩部外展、上举等动作受限,患者可能发现穿衣、梳头、摸背等日常活动困难。生活方式不同的患者受限程度有差异,如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可能因活动受限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相对sedentary的人群受限对生活的影响可能在日常起居方面更突出。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包括疼痛弧试验,即在患者肩部外展60°-120°时出现疼痛;压痛检查,在冈上肌肌腱附着处有明显压痛;肩外展抗阻试验,患者肩外展时检查者给予阻力,患者感到疼痛且力量减弱。不同年龄人群体格检查时需注意手法轻柔程度等差异,比如儿童因肩部结构与成人不同,检查时要特别小心。
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冈上肌肌腱的形态、结构,有无肌腱损伤、退变等情况;MRI检查对冈上肌肌腱病变的诊断更为敏感,能发现肌腱的细微损伤、水肿等改变。对于有肩部外伤史或症状持续不缓解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非药物干预治疗
休息与制动:让肩部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的损伤动作,对于不同年龄和生活方式的患者都很重要。比如运动员患者需要暂停相关高强度肩部运动,以促进肌腱修复;老年患者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肩部。
物理治疗
热敷:通过热传递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温度和时间要适当调整,儿童皮肤娇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可根据耐受情况适度调整。
冷敷:在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初期72小时内)可适当冷敷,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但要注意冷敷时间和方法,避免冻伤皮肤。
按摩与推拿:专业人员进行肩部按摩推拿,可放松肩部肌肉,改善肌腱周围血液循环。但操作时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调整力度和手法,儿童及老年体弱患者需轻柔操作。
康复锻炼:进行肩部适当的康复锻炼,如钟摆运动等,有助于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度。不同年龄患者锻炼强度和方式需循序渐进,儿童以简单、适度的活动为主,老年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再次损伤。
手术治疗(如有需要)
一般来说,冈上肌肌腱炎先采取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肌腱严重撕裂等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肌腱修复术等,但手术有一定风险,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要注意遵循儿科康复原则,老年患者术后恢复可能较慢且需关注基础疾病对恢复的影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冈上肌肌腱炎相对较少见,多因外伤或过度使用引起,如儿童参与过度的肩部运动游戏等。家长要注意观察儿童肩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时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治疗手段,康复锻炼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温和、适度为主。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在治疗冈上肌肌腱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加重骨质疏松等情况,康复锻炼要缓慢进行,药物使用(若涉及)要谨慎,避免与基础疾病用药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女性:女性在生活方式上可能有其特点,如穿高跟鞋等可能影响体态间接导致肩部受力不均引发冈上肌肌腱炎。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如孕期女性治疗需特别谨慎,非药物治疗为主,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治疗手段。
有肩部外伤史人群:这类人群本身肩部结构或肌腱已有一定损伤基础,在治疗冈上肌肌腱炎时要更详细评估肩部整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康复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肩部恢复情况,防止旧伤复发或引发新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