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过度使用(重复性运动及急性过度使用)、外伤(直接外伤及慢性累积性外伤)、疾病相关(风湿性疾病及感染因素)和其他因素(内分泌变化及局部血液循环不佳),不同因素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不同影响。
一、过度使用相关
1.重复性运动引发:长期进行重复性的关节活动,如钢琴家长时间反复弹琴、运动员频繁进行某一特定动作训练(像网球运动员反复的挥拍动作),会使肌腱不断受到摩擦和牵拉,超过肌腱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肌腱炎。研究表明,重复性的手部运动可使手部肌腱发生炎症的风险显著增加,这类运动导致肌腱反复微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年龄影响:儿童若有过多重复性的手部精细动作练习,如过早大量练习书写等,也可能因肌腱过度使用而引发肌腱炎,因为儿童的肌腱相对脆弱,耐受力较差。成年人中,长期从事特定职业需要重复性动作的人群,如流水线工人等,也是肌腱炎的高发群体。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某些特定运动中,如男性更多参与力量型运动导致肩部肌腱过度使用,女性更多参与重复性手部运动等,会有一定倾向,但总体差异不显著。
2.急性过度使用:突然进行高强度、超出肌腱负荷的活动,例如突然进行大量的登山运动、突然加大运动量进行跑步等,肌腱无法适应这种突发的高强度应力,会引起急性的肌腱损伤和炎症。比如一个平时很少运动的人突然进行长跑,腿部肌腱就可能因急性过度使用而发炎。
二、外伤因素
1.直接外伤导致:外力直接作用于肌腱部位,如碰撞、砸伤等,会使肌腱组织受到损伤,引发炎症。例如运动中被他人撞击到肌腱所在部位,或者意外摔倒时肌腱直接受到地面的撞击,都可能造成肌腱的损伤和炎症。
年龄影响:儿童活泼好动,在玩耍等过程中更容易发生直接外伤导致肌腱炎,如摔倒时手部肌腱受伤等;老年人由于身体灵活性下降,发生直接外伤的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恢复相对较慢,因为老年人肌腱的修复能力减弱。
特殊人群: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直接外伤导致肌腱炎的风险较高,需要加强防护。
2.慢性累积性外伤:长期轻微的外伤累积,也会引起肌腱炎。例如长期弯腰劳作的人,腰部肌腱会因长期的微小损伤累积而逐渐引发炎症。这种慢性累积性外伤不易被察觉,但长期下来会对肌腱造成损害。
三、疾病相关因素
1.风湿性疾病影响:一些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会累及肌腱,引发肌腱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关节及周围组织,包括肌腱,导致肌腱出现炎症、肿胀等问题。研究显示,约一定比例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会合并肌腱炎。
年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见于中年人群,所以中年人群因风湿性疾病引发肌腱炎的风险相对较高,不过儿童也可能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相关疾病导致肌腱炎。
性别因素:类风湿关节炎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所以女性因风湿性疾病引发肌腱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2.感染因素关联:某些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波及肌腱,引发肌腱炎。例如细菌感染通过血液传播或直接蔓延到肌腱部位,引起肌腱的炎症反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能导致局部肌腱出现感染性炎症。
特殊人群: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因素影响而引发肌腱炎,需要加强感染预防。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下降,也较易因感染引发肌腱炎。
四、其他因素
1.内分泌变化:内分泌的变化也可能与肌腱炎有关,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肌腱的代谢等,增加肌腱炎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会影响肌腱的营养供应和修复机制,从而使肌腱更容易发生炎症。
年龄影响:糖尿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所以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因内分泌变化引发肌腱炎,且随着年龄增长,糖尿病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肌腱炎的风险可能增加。
性别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但糖尿病患者中肌腱炎的发生可能与个体的代谢等情况相关,无明显性别特定的差异倾向。
2.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局部血液循环不好会影响肌腱的营养供应,使肌腱修复能力下降,容易引发肌腱炎。例如一些血管病变导致肌腱所在部位血液循环障碍,如动脉硬化导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良,相应肌腱就可能因缺血等因素发生炎症。
年龄影响:老年人血管容易出现动脉硬化等问题,局部血液循环不佳的情况相对较多,所以老年人因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引发肌腱炎的风险较高;儿童相对较少出现因局部血液循环不佳导致的肌腱炎,但也可能因先天性血管发育等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