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宫缩异常包括协调性宫缩乏力、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协调性宫缩过强、不协调性宫缩过强。协调性宫缩乏力产程曲线有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等异常,宫缩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异常;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宫缩极性倒置、频率异常,产妇烦躁不安且产程进展异常;协调性宫缩过强宫缩节律等正常但过强过频,可致急产及胎儿缺氧等;不协调性宫缩过强包括强直性子宫收缩(宫缩失节律、母婴危害大)和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狭窄环致产程受阻、影响母婴安全)。
一、协调性宫缩乏力
1.产程曲线异常
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是指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这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的产妇可能因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潜伏期延长情况,精神高度紧张的产妇会影响宫缩的协调性,导致产程进展缓慢。
活跃期延长: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是指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小时以上。多与子宫收缩力异常、胎位异常等有关,比如胎位为横位时,胎先露不能有效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进而导致产程异常,不同性别在产程中的表现虽无本质差异,但个体差异会因身体基础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产妇可能本身身体储备功能较差,更易出现产程相关异常。
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是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第二产程延长。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胎头下降受阻,高龄产妇由于盆底肌肉等组织弹性下降,可能会影响胎儿娩出过程,使得第二产程延长风险增加,有难产病史的产妇再次分娩时也更易出现第二产程异常情况。
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胎头下降曲线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志,潜伏期胎头下降不明显,活跃期下降加快,初产妇下降速度每小时应大于1cm。若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多与宫缩乏力、胎位异常等相关,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可能影响对胎头下降情况的评估,且自身身体负担可能导致宫缩乏力风险增加,从而影响胎头下降。
2.宫缩特点
宫缩节律性异常:正常宫缩具有节律性,临产时宫缩持续约30秒,间歇期5-6分钟,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宫缩节律性虽存在,但宫缩强度弱,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且不规律,例如宫缩持续时间可能不足20秒,间歇期长达10分钟以上,这种不规律的宫缩节律会影响子宫胎盘血流灌注,对胎儿有一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的产妇,其身体对这种异常宫缩节律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产妇相对耐受能力可能稍强,但长期异常宫缩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宫缩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向子宫下段扩散,均匀协调。协调性宫缩乏力时,这种对称性和极性可能受到影响,宫缩的对称性和极性异常会导致宫缩力量分布不均,影响产程顺利进展,有多次分娩史的产妇子宫肌纤维可能存在一定损伤,更易出现宫缩对称性和极性异常情况。
二、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1.宫缩特点
宫缩极性倒置: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时,宫缩不是起自两侧宫角部,而是来自子宫下段一处或多处,极性倒置,宫缩时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宫壁不能完全松弛,这种极性倒置的宫缩不能使子宫有效地收缩,不能促进产程进展,产妇会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拒按,烦躁不安,严重影响产妇的舒适度,对于高龄产妇来说,身体机能相对较差,这种强烈的下腹部疼痛可能会对其身心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产妇可能因本身情绪等因素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协调性宫缩乏力情况。
宫缩频率异常:宫缩频率可能紊乱,可出现宫缩过频的情况,虽然与协调性宫缩乏力不同,但同样不能有效发挥宫缩的助产作用,频繁且极性倒置的宫缩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不适,并且对胎儿的血氧供应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肥胖产妇由于身体代谢等因素可能对这种异常宫缩频率更为敏感,身体负担加重可能导致宫缩相关问题进一步恶化。
2.产妇表现
产妇烦躁不安:由于宫缩极性倒置,子宫下段持续收缩,产妇会感到下腹部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从而出现烦躁不安的表现,不同性别在面对这种剧烈疼痛时的情绪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对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双重压力,年轻产妇可能因对分娩过程的预期等因素,烦躁不安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有疼痛耐受不良病史的产妇则会更加难以承受这种疼痛带来的烦躁情绪。
产程进展异常: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会导致产程停滞或进展缓慢,宫口不能正常扩张,胎头不能顺利下降,与协调性宫缩乏力类似,不同年龄、病史等因素的产妇在这种产程异常情况下的应对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可能因为基础疾病的影响,在产程异常时面临更大的风险。
三、协调性宫缩过强
1.子宫收缩力过强
宫缩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正常:但宫缩强度过强、过频,宫腔压力过高,产妇可出现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这种过强的宫缩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缺氧等情况,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子宫肌纤维弹性相对较差,过强的宫缩更容易引起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有子宫肌瘤等子宫器质性病变病史的产妇,过强的宫缩会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因为病变部位的子宫肌层承受能力下降。
宫腔压力过高对胎儿影响:宫腔压力过高会影响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导致胎儿血氧供应不足,出现胎儿窘迫等情况,不同孕周的胎儿对过高宫腔压力的耐受能力不同,孕晚期胎儿相对耐受能力稍强,但长期过高宫腔压力仍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可能在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时存在一定困难,更容易忽视胎儿可能出现的缺氧等问题。
2.产程异常
急产:若产道无阻力,宫口迅速开全,分娩在短时间内结束,总产程不足3小时,称为急产。急产对产妇和胎儿都有不良影响,对产妇来说,可导致软产道撕裂伤,尤其是经产妇,多次分娩可能使软产道弹性下降,更易发生撕裂,产后子宫收缩不良还可能导致产后出血;对胎儿来说,急产可使胎儿在子宫内突然受挤压,导致胎儿颅内出血等情况,不同年龄的产妇,急产带来的损伤程度不同,年轻产妇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急产造成的软产道损伤等问题仍需重视,有多次流产史的产妇,子宫等生殖器官可能存在一定损伤,急产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四、不协调性宫缩过强
1.强直性子宫收缩
宫缩失去节律性:呈持续性强直收缩,有时可超过30秒以上无间歇,多因分娩受阻、不恰当应用缩宫素等引起,产妇会出现剧烈腹痛、烦躁不安,宫颈扩张缓慢,胎头下降停滞,这种强直性子宫收缩会严重影响产程进展,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极大危害,高龄产妇在这种情况下,身体承受能力较差,更容易出现心肺功能等方面的问题,有妊娠高血压等疾病病史的产妇,强直性子宫收缩可能会加重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
对母婴的严重危害:强直性子宫收缩可导致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由于宫缩持续强直,子宫胎盘血流完全阻断,胎儿很快出现缺氧,若不及时处理,母婴生命都会受到威胁,不同孕周的胎儿在这种情况下预后不同,孕晚期胎儿相对孕周大的可能更易出现严重后果,肥胖产妇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可能在判断子宫破裂等情况时存在延迟,延误抢救时机。
2.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狭窄环的特点:子宫壁局部肌肉呈痉挛性不协调性收缩形成的环状狭窄,持续不放松,多发生在子宫上下段交界处及胎体狭窄部,如胎儿颈部、腰部等,产妇可出现持续性腹痛,烦躁不安,宫口扩张缓慢,胎头下降停滞,这种狭窄环会阻碍胎先露的下降,影响产程进展,对于有胎儿畸形等情况的产妇,子宫痉挛性狭窄环的发生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胎儿的异常形态可能导致子宫局部肌肉收缩不协调,不同性别产妇在面对子宫痉挛性狭窄环时的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都会对产程和母婴安全造成影响,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产妇,可能因神经调节因素影响子宫肌肉的收缩协调性,更容易出现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