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腹泻和细菌性腹泻的区别为病因。
1.病因
病毒性腹泻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多发生在秋冬季节;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在人群密集场所易暴发流行,如学校、养老院等。
细菌性腹泻由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等。大肠杆菌常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而感染;痢疾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引起痢疾;沙门氏菌可存在于未煮熟的肉类、蛋类等食物中,食用后易引发腹泻。
2.症状
病毒性腹泻起病急,常先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无明显的黏液和脓血,腹泻次数较多,一天可达十几次甚至更多。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但由于腹泻、呕吐频繁,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
细菌性腹泻症状相对较为复杂,可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常带有黏液、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即排便不尽感)。腹痛部位多不固定,程度轻重不一。发热可高可低,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病情严重程度与感染细菌的种类、数量以及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