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呕血与黑便及其他症状等;饮食需注意食物选择、饮食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一.糜烂性胃炎的症状表现
1.上腹部疼痛
这是糜烂性胃炎较为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或剧痛等。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疼痛较轻,仅表现为轻微不适;而有些患者则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疼痛通常无明显规律,可在空腹时发作,也可在进食后出现。
2.消化不良
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餐后饱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由于胃黏膜糜烂,影响了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从而引起上述症状。
3.呕血与黑便
如果糜烂性胃炎较为严重,胃黏膜损伤较深,可能会导致胃出血。患者会出现呕血症状,呕出的血液颜色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同时伴有黑便。黑便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肠道内被消化分解,血红蛋白中的铁与肠道内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使大便变黑。
4.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烧心、反酸、嗳气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关。长期患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与营养吸收不良有关。
二.糜烂性胃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1.食物选择
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这些食物质地柔软,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减轻胃的负担。增加蛋白质摄入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但要注意选择质地较软、纤维含量较低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苹果、南瓜、胡萝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2.饮食规律
每天应固定用餐时间,避免饥一顿饱一顿。一般建议早餐在7点到8点之间,午餐在12点到13点之间,晚餐在18点到19点之间。每餐的食量应适中,不宜过饱或过饥。对于糜烂性胃炎患者来说,一次进食过多会加重胃的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将每天的食物分成5到6餐进食。
3.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病情恶化。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这些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胃的负担,影响胃黏膜的修复。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醋等,酸性食物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烧心、反酸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