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由口腔局部因素与全身因素导致,口腔局部因素有菌斑牙石堆积致牙龈炎症、不当刷牙损伤牙龈、不良修复体摩擦刺激、牙龈外伤致机械损伤;全身因素包含血液系统疾病影响凝血、孕期内分泌紊乱加重牙龈炎症、糖尿病控制不佳引发牙龈感染。
一、口腔局部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未清洁干净的菌斑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石,牙石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使牙龈变得脆弱易出血,据相关口腔医学研究显示,约70%-80%的牙龈出血由菌斑牙石刺激的牙龈炎症所致。
2.刷牙方法不当:若采用过硬的牙刷或刷牙时用力过猛,如横向拉锯式刷牙,会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出血,正确的巴氏刷牙法能有效减少对牙龈的损伤。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持续摩擦刺激牙龈,引起牙龈出血,此类情况在佩戴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4.牙龈外伤:如食用过硬食物、不小心咬伤牙龈或使用牙签不当等,都可能直接造成牙龈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引发出血。
二、全身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进而导致牙龈出血。例如白血病患者,由于异常白细胞增殖,会影响正常血细胞的生成,包括血小板,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使凝血障碍,易出现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也会引发牙龈等部位的出血症状,相关血液学研究有明确记载。
2.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加重牙龈炎症反应,导致牙龈容易出血,一般在孕期3个月后较为明显。
3.系统性疾病: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易滋生细菌,引发牙龈感染,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现象,临床统计发现糖尿病患者牙龈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血糖控制良好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