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牙龈肿痛可采取局部冷敷、盐水漱口和就医治疗等措施。局部冷敷通过低温使血管收缩减轻肿痛,儿童需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盐水漱口利用杀菌消炎作用,特殊人群要注意浓度;龋齿导致的需补牙,牙周炎导致的需洗牙、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要点。
一、局部冷敷
1.原理及操作:通过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性物质的渗出,从而减轻肿痛。可以使用干净的毛巾包裹冰块,敷在牙龈肿痛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重复多次。对于儿童,要注意控制冷敷时间和冰块温度,避免冻伤皮肤。因为儿童皮肤较娇嫩,冷敷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局部冻伤,所以每次冷敷时间可适当缩短至10分钟左右,且要确保冰块不直接接触皮肤。
二、盐水漱口
1.原理及操作:盐水具有一定的杀菌消炎作用。可以使用温盐水漱口,将适量盐溶于温开水中,每次漱口时间不少于30秒,然后吐出。一般每天漱口3-5次。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盐水漱口相对安全,但要注意盐水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孕妇由于身体特殊情况,过高浓度的盐水可能会对口腔黏膜产生不良刺激,所以盐水浓度一般控制在0.9%左右较为适宜。
三、就医治疗
1.龋齿导致的牙龈肿痛:如果是龋齿引起的牙龈肿痛,需要由牙医进行补牙等处理。龋齿会导致细菌感染,进而引发牙龈肿痛,及时补牙可以阻止细菌进一步侵入牙髓等部位。对于儿童龋齿,要更加重视,因为儿童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弱,龋齿发展可能较快,及时补牙能避免疼痛进一步加剧以及影响恒牙的发育。
2.牙周炎导致的牙龈肿痛:若是牙周炎引起,可能需要进行洗牙、龈下刮治等牙周治疗。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牙结石等长期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的,洗牙和龈下刮治可以清除局部的刺激因素,减轻牙龈炎症。老年人由于口腔卫生维护可能相对不够,更容易患牙周炎,所以老年人出现牙龈肿痛时更要考虑牙周炎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