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及局部鼻窦解剖结构相关,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鼻涕带血丝、头痛等,诊断靠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方式并注重术后管理,儿童患者手术需考虑鼻窦发育及加强护理,成人需结合基础健康状况制定方案排查血丝相关严重情况。
一、病因机制
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生与机体免疫状态、局部鼻窦解剖结构等相关。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鼻窦易受真菌侵袭,局部鼻窦开口阻塞等结构异常会改变鼻窦内环境,利于真菌滋生,炎症刺激使鼻窦黏膜血管脆性增加,进而引发血丝现象。
二、临床表现特点
患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部分患者鼻涕中可带有血丝,还可能伴有头痛、面部胀满感等不适。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症状相对更重、进展快,非侵袭性进展相对缓慢,但均可能出现血丝相关表现。
三、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直接观察鼻腔内鼻窦开口及黏膜情况,初步判断病变迹象。
2.影像学检查: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病变范围、骨质破坏等,辅助判断真菌侵犯程度。
3.病理活检: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真菌性鼻窦炎的金标准,可确定真菌类型、病变性质及有无血管受侵等情况,对血丝病因明确至关重要。
四、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式,通过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病灶、病变组织,解除鼻窦引流不畅问题,手术需精准操作以最大程度清除病灶并减少对正常组织损伤。
2.术后管理:术后关注鼻腔恢复情况,定期复查,保持鼻腔清洁,密切观察鼻腔创面愈合等血丝相关状况。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真菌性鼻窦炎少见,手术需充分考虑其鼻窦发育情况,选择合适术式,减少对鼻窦正常发育影响。术后加强护理,注意鼻腔卫生,因儿童免疫力相对低,需特别留意有无异常出血等情况。
2.成人患者:需综合其基础健康状况制定治疗方案,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需积极控制,排查血丝是否因血管受真菌侵犯等严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