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外耳道炎洗耳旨在清除外耳道痂皮、分泌物及真菌团块以创造利于抗真菌治疗的清洁环境,常用3%过氧化氢溶液可清洁杀菌除臭、生理盐水温和清洁,操作时让患者取侧坐位患耳朝上,缓慢注入洗耳液后头偏另一侧使流出,需注意温度适中,操作中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鼓膜穿孔者谨慎,糖尿病患者洗耳后需加强血糖控制管理,儿童操作需家长固定且轻柔,老年患者操作要缓慢轻柔以防风险增加。
一、洗耳目的
真菌性外耳道炎洗耳主要是清除外耳道内的痂皮、分泌物及真菌团块,为后续抗真菌治疗创造清洁的外耳道环境,以利于抗真菌药物发挥作用,依据是通过去除异物可提升药物接触真菌的效率,促进炎症消退。
二、常用洗耳溶液及作用
1.3%过氧化氢溶液:该溶液分解可产生氧气,具有清洁外耳道、杀菌及除臭等作用,能有效清除外耳道内的有机性分泌物等,为真菌清除提供基础条件。
2.生理盐水:可维持外耳道渗透压平衡,清洁较为温和,适用于外耳道黏膜相对敏感或分泌物较稀薄的情况,能轻柔清除外耳道内的杂质。
三、操作方法
1.体位准备:让患者取侧坐位,患耳朝上,保证外耳道呈自然下垂状态以便溶液流入和流出。
2.溶液注入:将选好的洗耳液缓慢注入外耳道,注入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因压力过大引起患者不适。
3.溶液流出:注入后让患者头偏向另一侧,使洗耳液携带外耳道内的痂皮、分泌物等流出,重复操作直至外耳道清洁相对满意。操作时需注意洗耳液温度要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外耳道黏膜,引起患者眩晕、疼痛等不适。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需家长稳定固定患儿头部,防止患儿乱动导致操作失误损伤外耳道。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反应观察: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若出现疼痛剧烈、眩晕等不适症状,需立即停止洗耳操作,防止造成更严重的损伤或不适。
2.鼓膜穿孔者谨慎操作:对于合并鼓膜穿孔的患者,要谨慎进行洗耳操作,避免洗耳液通过穿孔处进入中耳,引发中耳感染等并发症。
3.特殊人群关注: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更需注重外耳道清洁,洗耳后要加强血糖控制相关管理;儿童患者除操作时需家长配合固定外,还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儿童不配合造成外耳道黏膜损伤;老年患者操作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动作需更缓慢、轻柔,防止因身体机能下降导致操作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