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致面色萎黄或苍白、皮肤干燥粗糙失泽,指甲淡白无光泽或儿童伴竖纹,常头晕眼花、疲劳乏力、心悸气短,手足冰凉且脉搏细弱无力,不同人群因生理特点等有相应表现及影响因素。
一、面色与皮肤表现
1.面色状态:气血不足者常出现面色萎黄或苍白,此因气血无法上荣于面,现代研究表明气血是滋养面部肌肤的关键物质基础,当气血不足时,面部缺乏充足气血濡养便呈现色泽异常。女性因生理特点,若气血不足更易面无华色,且长期气血不足可致皮肤干燥、粗糙、失泽,乃因皮肤营养依赖气血运输的营养物质,气血不足则营养输送受阻。
2.指甲表现:指甲颜色淡白、缺乏红润光泽,中医有“肝藏血,其华在爪”之说,气血充足时指甲红润坚韧,而气血不足会使指甲失于气血滋养,出现淡白等异常表现,儿童气血不足时可能伴指甲出现明显竖纹,系气血不足影响指甲正常生长状态。
二、精神与身体感觉表现
1.头晕眼花:常感头晕,尤其突然站起时更甚,此因气血不能上充于脑致脑部供血不足,研究显示气血不足会影响血液循环,使脑部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引发头晕,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气血生成相对不足,更易出现头晕眼花,且常伴耳鸣,因耳部气血供应依赖整体气血状况,气血不足影响耳部气血濡养则致耳鸣。
2.疲劳乏力:身体疲倦、缺乏力气,经休息难缓解,从能量代谢角度看,气血是推动机体代谢的重要因素,气血不足致机体能量产生不足而使人易疲劳,青少年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可影响气血生成致乏力;中年人群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易耗伤气血,致疲劳感明显。
3.心悸气短:心脏跳动异常、自觉心慌,呼吸气短,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气血不足使心脏失养出现心悸,且气血不足影响肺功能致肺气不足出现气短,女性生理期前后气血相对不足,更易出现心悸气短情况,需关注气血状态调节。
三、肢体与循环表现
1.手足冰凉:手脚常感寒冷,冬季尤甚,因气血不能充分达四肢末梢致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儿童四肢末梢血液循环未完全发育成熟,气血不足易现手足冰凉;老年人阳气渐衰、气血生成与运行功能减弱,亦常现手足冰凉,需注意保暖及气血调理。
2.脉搏异常:脉象细弱无力,正常脉象与气血状态密切相关,通过中医脉诊可初步判断气血情况,细弱脉象反映气血不足时脉道中气血充盈度不够状态,孕妇气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脉象变化,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气血状况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