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眼通常需要治疗,不治疗会有影响日常生活、增加眼部疲劳风险等弊端,治疗方法有佩戴老花镜和手术治疗,佩戴老花镜是常见方法,手术有适应证和禁忌证,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及年轻人出现老花眼时各有需注意之处。
一、不治疗的弊端
1.影响日常生活:老花眼会导致看近物困难,影响阅读、看手机、穿针引线等日常活动。例如,老年人在阅读书报时,需要把书报拿远才能看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弹性下降,睫状肌功能减弱,眼睛的调节能力减退,导致近距离视物不清,而不治疗会持续加重这种视物困难的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增加眼部疲劳风险:为了看清近物,眼睛会过度调节,容易引发眼部疲劳,出现眼酸、眼胀、头痛等症状。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进一步影响眼部健康,例如可能导致视疲劳性干眼症等问题。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眼部调节功能就在下降,若不治疗老花眼,过度调节会使眼部疲劳状况加剧,对眼部组织的正常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治疗方法及适用情况
1.佩戴老花镜: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验光确定合适的老花镜度数,佩戴后可以清晰地看清近物。不同年龄、不同用眼习惯的人需要的老花镜度数不同。年轻人如果出现老花眼,可能是由于特殊的用眼情况,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验光后佩戴合适度数的老花镜能有效改善近视力。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老花镜度数可能会逐渐变化,需要定期验光调整度数。
2.手术治疗: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人群可以考虑手术,如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等,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一般要求患者眼部健康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的眼部疾病,年龄通常在40-60岁左右相对合适。不过,手术治疗需要谨慎评估,因为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视力回退等情况。对于有眼部病史(如青光眼、严重干眼症等)的人群,手术需要更加严格评估是否适合。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是老花眼的主要发病人群,在佩戴老花镜时要注意选择质量合格、舒适度高的眼镜,避免因为眼镜不合适加重眼部疲劳等问题。同时,患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的老年人,在治疗老花眼时,要兼顾自身基础疾病的控制,因为血糖等指标的波动可能会对眼部状况产生影响。年轻人出现老花眼时,要注意分析原因,若是由于不良用眼习惯导致,除了佩戴眼镜外,更要纠正用眼习惯,避免老花眼进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