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相关穴位中脘穴可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等,艾灸时要注意不同人群的温度等;神阙穴对脾胃虚寒有调理作用,特殊人群需谨慎。背部相关穴位脾俞穴能健脾和胃等,不同年龄人群艾灸需注意;胃俞穴可温胃散寒等,有特殊皮肤或年龄情况时需注意。
一、腹部相关穴位
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脾胃虚寒的患者艾灸中脘穴可起到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中脘穴能够调节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消化不良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艾灸中脘穴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一般来说,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距离皮肤的距离可稍远一些;成年人则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距离,但都要以皮肤无明显灼痛为度。生活方式上,若有脾胃虚寒且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艾灸中脘穴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调节脾胃功能,但还需配合规律作息和合理饮食来综合改善。
2.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部位,艾灸神阙穴对于脾胃虚寒有较好的调理作用。它可以温补元气,增强脾胃的阳气。艾灸神阙穴时,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要格外谨慎,因为婴儿皮肤更薄嫩,操作不当易引起不适。正常成年人艾灸神阙穴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温度,一般每次艾灸10-15分钟左右,温度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为宜。有腹部手术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在艾灸神阙穴前应咨询医生意见,避免因艾灸引起腹部不适等情况。
二、背部相关穴位
1.脾俞穴:脾俞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脾俞穴能够健脾和胃,助运化湿。从中医理论来讲,脾俞穴是脾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艾灸此处可调节脾脏功能,改善脾胃虚寒引起的腹胀、便溏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成年人艾灸脾俞穴相对较容易掌握温度和时间,儿童艾灸时要由专业人员操作,且注意力度和温度,防止烫伤。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劳累、饮食偏好生冷的人群,艾灸脾俞穴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但不能替代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有脊柱疾病等病史的人群艾灸脾俞穴时要注意避免加重脊柱不适,可先咨询医生后再进行。
2.胃俞穴:胃俞穴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胃俞穴可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它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冷痛、呕吐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在艾灸胃俞穴时,不同性别人群并无特殊的明显差异,但对于有背部皮肤疾病的人群,如背部有湿疹、溃疡等情况时,不宜艾灸胃俞穴,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年龄较小的儿童若有脾胃虚寒相关问题需要艾灸胃俞穴,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