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的宿主因素包括全身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致高血糖破坏免疫防御,免疫功能低下因长期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使机体清除真菌能力受损,还有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局部因素有解剖结构异常致鼻窦通气引流受影响、鼻腔异物长期存留破坏防御功能、鼻息肉致局部微环境改变及窦口阻塞;真菌因素包括常见致病真菌如曲霉菌、念珠菌,真菌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吸入,也可因局部外伤、手术致黏膜损伤使真菌直接侵入引发感染。
一、宿主因素
(一)全身因素
1.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真菌性鼻窦炎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因高血糖状态破坏机体免疫防御机制,影响中性粒细胞功能等,使机体对真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2.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破坏鼻腔鼻窦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过度增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机体免疫反应,降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和杀菌功能;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术后),机体免疫监视和清除真菌的能力严重受损,易发生真菌性鼻窦炎。
3.其他全身性疾病:如艾滋病等严重免疫缺陷疾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对真菌的易感性大幅增加,发生真菌性鼻窦炎的概率远高于健康人群。
(二)局部因素
1.解剖结构异常:鼻腔鼻窦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窦窦口狭窄等解剖结构异常时,会影响鼻窦的通气和引流,造成局部黏膜淤血、水肿,使鼻窦内环境相对密闭且湿度增加,为真菌定植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
2.鼻腔异物:儿童鼻腔异物长期存留易引起鼻腔黏膜炎症反应,破坏局部防御功能,同时异物作为真菌定植的载体,可导致真菌性鼻窦炎发生,尤其在卫生条件较差或儿童自行将异物塞入鼻腔未及时取出的情况下更易发生。
3.鼻息肉:鼻息肉患者鼻腔鼻窦黏膜存在慢性炎症及水肿,局部微环境改变,加上鼻息肉阻塞窦口影响鼻窦引流,使得真菌容易在局部滋生,增加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风险。
二、真菌因素
(一)致病真菌种类
常见致病真菌包括曲霉菌(如烟曲霉、黑曲霉等)、念珠菌(如白色念珠菌等)等。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进入鼻腔鼻窦;念珠菌多为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等部位,当局部或全身免疫功能异常时可侵袭鼻腔鼻窦引发感染。
(二)真菌感染途径
真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致病,当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真菌孢子或菌丝易在鼻腔鼻窦定植、生长,进而引起炎症反应;此外,局部外伤、手术等造成鼻腔鼻窦黏膜损伤,也可能使真菌直接侵入并引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