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排查需关注视力变化、眼压异常、视野缺损等症状表现,眼科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房角检查、视盘OCT检查等,高危人群有家族史人群、老年人及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需通过相关检查及关注高危因素来早期发现青光眼。
一、症状表现排查
1.视力变化:青光眼可能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尤其是在眼压升高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这是因为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影响视觉传导。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青光眼可能表现为眼球增大、畏光、流泪等;成年人则多先出现视野缺损,然后逐渐影响中心视力。
2.眼压异常:正常眼压范围一般在10~21mmHg之间,可通过眼压测量来判断。如果眼压超过21mmHg,且伴有眼部不适等症状,需警惕青光眼。但要注意,部分青光眼患者可能存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即眼压在正常范围内,但仍有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
3.视野缺损:早期青光眼可能出现周边视野缺损,患者可能感觉看东西的范围变小,比如原本能看到侧面较广的范围,现在只能看到中间部分。随着病情进展,中心视野也可能受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驾驶、阅读等。老年人由于眼部结构退变,更容易忽视视野缺损的早期表现,应定期进行视野检查。
二、眼科检查项目
1.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态,青光眼患者的视神经乳头可能出现杯盘比增大等改变。正常杯盘比一般小于0.3,当杯盘比大于0.6或双眼杯盘比差值大于0.2时,需高度怀疑青光眼。对于有家族青光眼病史的人群,应更频繁进行眼底检查,因为遗传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
2.房角检查:房角是房水排出的通道,通过房角镜检查可以明确房角是开放还是关闭。开角型青光眼房角通常是开放的,但存在房水排出功能异常;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则是关闭的。不同年龄段人群房角结构有所差异,老年人房角可能逐渐变窄,增加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3.视盘OCT检查:这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纤维层会变薄,通过定期监测视盘OCT结果的变化,能更早发现病情进展。儿童进行该项检查时需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三、高危人群识别
1.家族史人群:如果家族中有青光眼患者,那么自身患病的风险会增加。因为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眼部的房水排出系统等结构和功能。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压、视野、眼底等,以便早期发现青光眼。
2.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青光眼的发病几率逐渐升高。老年人眼部结构发生退变,房水排出功能下降等,更容易患上青光眼。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青光眼相关项目的筛查。
3.其他因素: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也可能增加青光眼的发病风险。糖尿病会影响眼部的血管和神经,高血压可能导致眼部血管压力变化,从而影响眼压和视神经的血液供应。这些人群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要密切关注眼部情况,定期进行青光眼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