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牙龈炎、牙周炎、血液系统疾病、维生素C缺乏等。牙龈炎由牙菌斑等刺激引发,需保持口腔卫生、洗牙应对;牙周炎是牙龈炎发展而来,还与全身因素有关,需牙周系统治疗及控制全身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因凝血功能受影响导致牙龈出血,需就医做血液检查并针对疾病治疗;维生素C缺乏因饮食中缺乏新鲜蔬果致,需调整饮食或补充维生素C制剂。
应对:保持良好口腔卫生是关键,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配合使用含氟牙膏;使用牙线或冲牙器辅助清洁,清除牙缝间及牙龈周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洗牙,一般建议每年1-2次,去除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
牙周炎
原因:牙周炎是由牙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除了牙菌斑等局部刺激因素外,还与全身因素有关,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牙周炎且牙龈出血症状可能更明显。不同年龄段中,中老年人牙周组织逐渐萎缩、抵抗力下降,患牙周炎风险较高;生活方式上,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病情,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血液循环和白细胞的功能;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若血糖控制不稳定,也会增加牙周炎发病几率及加重牙龈出血情况。
应对:除了上述牙龈炎的基础口腔清洁措施外,需要更积极治疗。对于牙周炎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彻底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结石等致病因素;控制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以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牙龈出血的改善。
血液系统疾病
原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凝血功能,从而导致牙龈出血。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出现牙龈出血,且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贫血等其他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与个体的遗传因素、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化学毒物等有关。生活方式中接触有害物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有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自身牙龈出血情况。
应对:一旦怀疑由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牙龈出血,需及时就医进行血液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骨髓穿刺等以明确诊断。针对具体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相应治疗,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白血病则需要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
维生素C缺乏
原因:长期饮食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会导致维生素C摄入不足,引起坏血病,出现牙龈出血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各个年龄阶段人群都可能因维生素C摄入不足而患病,儿童若挑食、偏食,不爱吃蔬菜水果,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成年人长期饮食不均衡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生活方式中饮食习惯是关键,长期素食且不额外补充维生素C的人群风险较高。
应对: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橙子、柠檬、猕猴桃、西兰花、青椒等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C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