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心肌炎症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有感染相关表现及心肌受累症状,多数预后较好,部分可迁延为心肌病;心肌病是异质性心肌疾病,病因多样,有心肌结构和功能异质性病变,症状隐匿,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治疗及预后复杂,部分心肌炎可发展为心肌病,两者在多方面有区别但有关联。
一、心肌炎与心肌病的定义区分
1.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病毒等病原体侵袭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可出现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其发病多与感染相关,比如柯萨奇病毒等常见病毒感染是引发心肌炎的重要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心悸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可痊愈,但也有部分可能发展为慢性心肌炎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青少年相对较易因病毒感染等引发心肌炎,生活中接触病毒等病原体的机会较多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2.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包括遗传、感染、中毒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机械和(或)心电功能障碍,常表现为心室肥厚或扩张。心肌病有多种类型,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扩张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感染、中毒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减退;肥厚型心肌病多与遗传因素相关,以心室非对称性肥厚为特点;限制型心肌病相对较少见,以心室充盈受限为特征。
二、两者的关联与区别
1.关联方面:部分心肌炎患者如果病情迁延不愈,可能会发展为心肌病。例如,一些重症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急性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心肌长期处于炎症损伤状态,后续可能逐渐出现心肌重构等改变,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等类型的心肌病。
2.区别方面
病因:心肌炎病因主要倾向于感染等因素,而心肌病病因更为多样,除了感染可能引发部分类型心肌病外,遗传因素在心肌病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等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有一些心肌病与中毒、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
病理改变:心肌炎主要是心肌的炎症性病理改变,而心肌病是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病变,病理表现因类型不同而有差异,如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心室扩张;肥厚型心肌病是心肌肥厚等。
临床表现:心肌炎患者急性发病时多有感染相关表现伴随心肌受累症状,如发热、乏力基础上出现心悸、胸闷等;心肌病患者症状相对较为隐匿,不同类型表现不同,扩张型心肌病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肥厚型心肌病可能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
治疗及预后:心肌炎治疗主要是针对心肌炎症进行抗感染、营养心肌等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部分发展为慢性心肌炎的预后相对差些;心肌病治疗根据类型不同而有差异,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心力衰竭等,肥厚型心肌病有针对性的药物等治疗手段,总体心肌病预后相对更为复杂,部分心肌病可能逐渐进展导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等不良后果。
总之,心肌炎不等同于心肌病,两者在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存在区别,但部分心肌炎可发展为心肌病,需要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