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牙龈出血有局部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刺激、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外伤、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内分泌紊乱(妊娠期牙龈炎、青春期牙龈炎)、其他全身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
一、局部因素引起的持续牙龈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不断堆积会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导致牙龈容易出血。牙结石则是牙菌斑钙化后形成的硬物,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加重牙龈的炎症状态,使得牙龈在受到轻微刺激时就会出血,常见于长期不注意口腔卫生的人群,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偏爱口腔清洁不到位者。
2.牙龈炎:牙龈炎主要是由牙菌斑引起的牙龈非特异性炎症。牙龈会出现红肿、松软,触碰时易出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患病可能,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重要诱因。
3.牙周炎: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除了牙龈出血外,还伴有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情况。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中老年人相对高发,与长期的菌斑堆积、全身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4.牙龈外伤:比如刷牙用力过猛、使用过硬的牙刷、啃咬坚硬食物等,都可能造成牙龈的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持续牙龈出血,各年龄段都可能因不当口腔行为出现,年轻人可能因刷牙方法不当等情况发生。
5.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佩戴假牙的人群需要关注修复体的适配情况,中老年人佩戴假牙者较为常见。
二、全身因素引起的持续牙龈出血
1.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导致牙龈等部位容易出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儿童和成年人都可能患病,发病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
白血病: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异常的白细胞大量增殖,抑制了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凝血因子缺乏等,从而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青少年及成年人都可罹患。
血友病:这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由于凝血因子Ⅷ或Ⅸ缺乏,患者会出现持续的出血倾向,包括牙龈出血,男性患者居多,有家族遗传病史。
2.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牙龈炎:女性在妊娠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发生炎症和出血,通常在妊娠中期较为明显,与孕期内分泌改变密切相关。
青春期牙龈炎: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若口腔卫生不佳,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和出血,青少年阶段高发,与青春期内分泌变化及口腔卫生状况相关。
3.其他全身疾病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口腔感染,包括牙龈炎症,进而导致牙龈出血。长期高血糖环境也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的功能,不利于牙龈组织的修复,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均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尤其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
肝脏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出血倾向,各年龄段有肝脏疾病者都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