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原因有牙龈炎(菌斑牙石刺激致牙龈炎症出血)、牙周炎(牙龈炎发展且与全身因素相关)、刷牙方法不当(用力或硬毛牙刷损伤牙龈)、全身性疾病(血液、肝脏等病影响凝血致出血)、激素变化(青春期、孕期激素变化引发),儿童需家长指导正确刷牙并定期检查,孕期女性要注重口腔卫生及产检,老年人需综合考虑牙周病和全身疾病并定期检查。
一、牙龈炎所致牙龈出血
牙龈炎是牙刷时牙龈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菌斑(由细菌聚集形成的软垢)、牙石(菌斑钙化后的硬物)等长期堆积于牙面,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变脆,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菌斑的形成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若日常刷牙不彻底,菌斑便会逐渐积累并矿化形成牙石,长期刺激牙龈导致炎症频发。
二、牙周炎引发牙龈出血
牙周炎是牙龈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遭到破坏。除牙龈出血外,还可能出现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周炎的发生不仅与局部菌斑、牙石刺激有关,还与全身因素相关,如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佳,易并发牙周炎且牙龈出血更为明显,全身疾病会影响机体的凝血与免疫功能,加重牙周组织的炎症损伤。
三、刷牙方法不当导致牙龈出血
刷牙方法不当是牙龈出血的常见诱因。若采用用力过猛或使用硬毛牙刷的刷牙方式,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引起出血。正确的刷牙方法应为巴氏刷牙法,即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轻柔做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确保全面清洁且避免损伤牙龈。
四、全身性疾病相关牙龈出血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导致刷牙时牙龈出血。例如血液系统疾病,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受阻,易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白血病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血小板生成减少,也会表现为牙龈出血。此外,肝脏疾病患者因肝功能受损,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同样可能引发牙龈出血,此类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全身疾病。
五、激素变化导致的牙龈出血
青春期少年及孕期女性易出现牙龈出血,与激素变化相关。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孕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易发生妊娠性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需注重孕期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与清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龈出血可能与刷牙不彻底、乳牙替换等有关,家长应指导儿童采用正确刷牙方法,选择软毛儿童牙刷,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乳牙期的口腔问题。
孕期女性:孕期牙龈出血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除正确刷牙外,可使用温和的孕妇专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同时需定期产检监控全身健康状况,因为孕期牙龈问题可能与全身激素变化及潜在疾病相关,及时处理口腔问题有助于保障孕期健康。
老年人:老年人牙龈出血需综合考虑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由于老年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退行性变及全身慢性疾病,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全身健康评估,及时治疗牙周疾病并排查全身潜在疾病,维护口腔与全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