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可由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局部因素包括菌斑牙石堆积、牙龈炎、牙周炎、食物嵌塞、智齿冠周炎;全身因素包括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药物因素、营养不良,不同因素影响不同人群出现相应牙龈肿痛症状。
一、局部因素引起的牙龈肿痛
1.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内如果存在大量菌斑和牙石,它们会不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导致牙龈肿痛。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由细菌、唾液等物质组成,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石,长期刺激牙龈使得牙龈处于敏感、易发炎的状态,尤其对于口腔卫生习惯不佳,未能有效刷牙、使用牙线等清除菌斑牙石的人群,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口腔清洁不到位而面临此问题。
2.牙龈炎:牙龈炎主要是由于牙龈组织受到菌斑等致病因素的侵袭,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牙龈会出现红肿、易出血、疼痛等症状,比如边缘性牙龈炎,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龈边缘,引发牙龈的炎症性改变,使得牙龈肿痛,这在青少年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生活中不爱刷牙、饮食后不及时清洁口腔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3.牙周炎:牙周炎是比牙龈炎更严重的牙周组织疾病,除了有牙龈的炎症表现外,还会涉及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病情进展时会出现牙龈肿痛,同时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等情况,多见于口腔卫生长期不佳、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年龄较大者相对更易受其影响。
4.食物嵌塞:当食物残渣嵌塞在牙齿邻面时,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的局部炎症,引起牙龈肿痛。比如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嵌入牙缝,若未能及时清理,就会刺激牙龈,引发肿痛,任何人群都可能因为进食时的食物残留而出现这种情况,尤其是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牙缝的人更容易发生。
5.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过程中,若萌出空间不足,牙龈瓣与智齿之间会形成盲袋,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和细菌,引发冠周炎,出现牙龈肿痛,常见于18-25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和男性都可能发生,智齿位置不正时更易发病。
二、全身因素引起的牙龈肿痛
1.内分泌紊乱:孕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牙龈肿痛的情况,这是因为激素改变会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使得牙龈更容易发炎肿胀;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身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也可能导致牙龈肿痛,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性别,若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就容易并发口腔感染包括牙龈肿痛。
2.血液系统疾病:像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影响血液的成分和凝血功能等,同时白细胞异常增生等情况可能累及牙龈组织,导致牙龈肿胀、疼痛,甚至有出血倾向等,这类患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且需要结合血液系统疾病的整体治疗来改善牙龈肿痛状况。
3.药物因素:某些药物服用后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肿痛,比如抗癫痫药等,长期服用这类药物的人群需要留意牙龈的变化,若出现肿痛等情况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与药物有关,不同用药人群都有可能因药物副作用出现牙龈肿痛问题。
4.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C等营养素时,会影响牙龈的健康,导致牙龈容易出血、肿胀、疼痛,比如长期偏食、节食的人群,尤其可能存在维生素C摄入不足的情况,各个年龄和性别都可能因为营养不良出现牙龈肿痛相关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