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发作时要立即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期需改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并进行药物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要预防心肌梗死和处理心力衰竭;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有糖尿病的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需谨慎处理及针对性治疗。
一、发作时的处理
1.立即休息: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应立刻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心绞痛症状。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休息尤为重要,避免因活动不当使病情恶化。
2.硝酸甘油含服:可迅速缓解心绞痛症状,硝酸甘油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但对于有严重低血压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
二、缓解期的管理
1.改善生活方式
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减少动物脂肪和内脏的摄入,增加芹菜、苹果等食物的摄取,有助于控制血脂,减轻心脏负担。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还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维持血糖稳定,因为高血糖会加重血管病变,影响心脏供血。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运动前最好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饮酒过量也会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必须戒烟限酒。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但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需权衡利弊,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黑便等胃肠道出血表现。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几率。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于年龄较大且肝肾功能有所减退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
β受体阻滞剂:可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但对于心率过慢、支气管哮喘患者等要谨慎使用,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监测心率和呼吸情况。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预防心肌梗死:积极控制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早期发现心肌缺血的变化。
2.处理心力衰竭:如果心绞痛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水肿等,要及时就医。治疗上可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减轻水肿,改善心脏功能,但对于老年患者,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防止电解质紊乱。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心绞痛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处理时要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休息和活动的把握要更精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女性患者:女性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要提高警惕。在治疗中要关注女性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如更年期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药物选择要兼顾女性的生理特点。
3.有糖尿病的心绞痛患者: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要严格管理饮食和血糖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加速血管病变。在药物使用上要考虑对血糖的影响,如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能掩盖低血糖症状,需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