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患者有体循环淤血相关体征和其他体征,体循环淤血相关体征包括颈静脉怒张(其程度反映右心房压力,不同年龄及有基础病史患者表现有差异)、肝大及压痛(程度与右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及有基础肝病患者表现不同)、下垂部位水肿(先出现于低垂部位,病情重可全身水肿,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其他体征有胸水(双侧或单侧,右侧常见)和腹水(右心衰晚期多见,反映体循环淤血严重程度,不同人群处理及影响不同),还有心脏体征(右心室扩大相关及原发病心脏体征,不同年龄及有基础心脏病史患者表现不同)。
一、体循环淤血相关体征
颈静脉怒张:正常情况下,颈静脉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搏动点距胸骨角的垂直距离一般不超过4-5cm。右心衰时,由于右心房压力升高,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颈静脉充盈、怒张,其程度可反映右心房压力的高低。在平卧时更为明显,当患者半卧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甚至可见颈静脉搏动。年龄因素可能影响对颈静脉怒张的判断,例如儿童的正常颈静脉情况与成人不同,但右心衰时同样会出现颈静脉异常表现;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其颈静脉怒张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
肝大及压痛:肝脏淤血肿大是右心衰较常见的体征。肝脏可增大,质地较软,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即压迫肿大的肝脏时,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肝大的程度与右心衰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右心衰的改善,肝大可逐渐缩小,压痛减轻。不同年龄患者肝脏对淤血的反应可能有差异,儿童肝脏相对较为娇嫩,右心衰时肝大及压痛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本质都是体循环淤血导致肝脏血流回流受阻;有肝脏基础疾病病史的患者,右心衰时肝脏淤血的表现可能会受到原有肝脏病变的影响,需要综合判断。
下垂部位水肿:右心衰时,由于体循环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而产生水肿。水肿通常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足部、踝部,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或抬高下肢后可减轻。病情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出现全身性水肿。老年人由于下肢静脉瓣功能减退等因素,右心衰时下垂部位水肿可能更为明显;长期卧床的患者,水肿可能分布更为广泛,且由于活动少,水肿消退更慢;有下肢血管病变病史的患者,右心衰时的水肿可能与单纯下肢血管病变引起的水肿有所不同,需要注意鉴别。
二、其他体征
胸水和腹水:胸水多见于双侧,也可单侧,以右侧较为常见。腹水在右心衰晚期较为多见,是由于腹腔内脏器淤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钠水潴留等因素导致。胸水和腹水的出现进一步反映了体循环淤血的严重程度。对于老年患者,胸水和腹水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因为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液体潴留的耐受能力较差;有肝脏疾病等基础病史的患者,胸水和腹水的出现可能会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需要综合治疗。
心脏体征:除了右心室扩大相关的体征外,还可能有原发病的心脏体征。右心室扩大时,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收缩期搏动。例如,当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右心衰时,可在相应部位听到先天性心脏病特有的杂音等表现。不同年龄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所差异,右心衰时心脏体征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儿童的心脏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右心衰时心脏体征的特点与成人不同;有心脏瓣膜病等病史的患者,右心衰时心脏体征会与原有瓣膜病的体征相互交织,需要仔细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