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牙龈肿痛出血可由局部因素(牙菌斑牙结石堆积、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因素(内分泌紊乱、血液系统疾病、其他全身疾病)及其他因素(药物、不良生活习惯)引起,出现该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影响因素。
一、局部因素导致牙龈肿痛出血
1.牙菌斑、牙结石堆积: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表面的细菌薄膜,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钙化形成牙结石。牙菌斑和牙结石会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例如,长期不认真刷牙、漱口的人群,牙菌斑和牙结石更容易堆积,从而增加牙龈问题的发生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不佳导致这种情况,儿童若未养成良好刷牙习惯,也会出现牙菌斑、牙结石堆积进而牙龈肿痛出血;成年人若长期忽视口腔清洁,同样面临该问题。
2.食物嵌塞:进食时食物残渣嵌入牙齿邻接处,会压迫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肿痛和出血。比如,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缺失牙等情况容易引起食物嵌塞。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能遇到,爱吃粘性大、纤维多食物的人相对更易发生食物嵌塞,进而引发牙龈问题。有牙齿排列不齐病史的人群发生食物嵌塞的概率更高,更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
3.不良修复体: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边缘不贴合,会反复摩擦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出现肿痛出血。佩戴不合适修复体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如老年人佩戴假牙若不合适,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因修复体问题引发牙龈不适。
二、全身因素导致牙龈肿痛出血
1.内分泌紊乱
青春期:青春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牙龈发炎、肿痛、出血。青少年在青春期阶段,由于激素波动,若口腔卫生维护不佳,就更易发生牙龈问题。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体内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容易肿胀、出血,即妊娠期龈炎。妊娠期女性要特别关注口腔健康,因为激素变化会显著影响牙龈状况。
2.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异常增生,影响牙龈组织的正常代谢和防御功能,导致牙龈肿胀、出血,且不易止住。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本身身体抵抗力和凝血功能可能存在异常,牙龈问题只是其全身症状的一部分表现。
3.其他全身疾病:像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细菌更容易滋生,从而增加牙龈感染的风险,出现牙龈肿痛出血。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牙龈问题相对更易发生。
三、其他因素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进而导致牙龈肿痛出血。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群需要留意自身牙龈状况,若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评估。
2.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的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加牙龈疾病的发生概率,导致牙龈肿痛出血。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人群,身体免疫力下降,也会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出现肿痛出血情况。
老是牙龈肿痛出血可能由多种局部和全身因素引起,当出现牙龈肿痛出血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口腔检查和全身相关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对于预防牙龈问题至关重要。不同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注意相应的影响因素,如青少年关注青春期口腔卫生,妊娠期女性重视孕期口腔保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