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和介入治疗。内科需一般监测与生活方式调整,针对并发症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适应证包括有症状及特定无症状情况,手术方式有主动脉瓣置换术(分机械瓣和生物瓣)和修复术;目前介入治疗少,主要适用于高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尚在探索阶段。
一、内科治疗
1.一般监测与生活方式调整
对于无症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需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监测病情进展,一般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在生活方式方面,要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引起心悸、气促等不适为宜。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需积极控制血压,因为高血压会加重左心室后负荷,加速病情发展。而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严格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功能,影响心脏血液供应。
对于存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如进行牙科操作、侵入性检查等,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风险,因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会进一步损伤主动脉瓣,加重关闭不全。
2.药物治疗针对并发症
当出现心力衰竭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等,来减轻肺水肿和外周水肿,缓解患者气促、水肿等症状,但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定期监测血钾、血钠等指标。对于有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有助于改善心室重构,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例如,研究表明ACEI类药物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
二、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
有症状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无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如何,都应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当患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心绞痛等症状时,即使LVEF正常,也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对于无症状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已受损,LVEF<50%或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的患者,也应考虑手术。
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能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一旦出现相关的心脏结构改变或症状,也应尽早评估手术指征。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由于心脏负荷增加,可能会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情加重,因此妊娠前或妊娠中若病情符合手术指征,需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
2.手术方式
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主要手术方式。可选择机械瓣或生物瓣。机械瓣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维持在合适范围,以防止血栓形成或出血等并发症。生物瓣不需要终身抗凝,但存在一定的使用寿命,适用于年龄较大、有抗凝禁忌证的患者。对于年轻患者,若预期寿命较长,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机械瓣,但需向患者充分告知抗凝的风险和益处。
主动脉瓣修复术: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瓣叶病变较轻、瓣环无明显扩大的患者,可考虑主动脉瓣修复术。修复术的优点是保留自身瓣膜,减少了置换人工瓣膜相关的并发症,但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精湛的手术技术。
三、介入治疗
目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相对较少,主要适用于一些高危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主要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尚在探索阶段,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相对有限。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能会有更多针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介入治疗方法出现,但目前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