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是一种胸部不适,典型表现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部位多在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等区域,常由体力劳动等诱发,持续3-5分钟,老年人、女性、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心绞痛感觉有不同特点,超15分钟需警惕心梗。
疼痛性质方面
压榨性感觉:就像有重物压在胸口,患者会感觉胸部被紧紧压住,呼吸似乎都受到影响。这种压榨感是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局部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心脏神经末梢引起的。例如,一项对大量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研究发现,约70%-80%的患者会有明显的压榨性疼痛感觉。
闷痛:胸部有沉闷的感觉,不像尖锐的刺痛,而是一种闷闷的、沉甸甸的不适。这是因为心肌缺血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胸部出现这种闷闷的感觉。研究表明,部分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会以闷痛为主要表现。
紧缩感:胸部有像被绳子勒紧的感觉,有一种束缚感。这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但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引发胸部的紧缩样不适。
疼痛部位及放射区域方面
典型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波及心前区,大约手掌大小范围。这是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特点,心绞痛的疼痛信号会传导到这个区域。例如,通过心电图定位和临床查体发现,多数心绞痛发作时胸骨后是主要的疼痛起始部位。
放射区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有时还会放射至颈部、下颌等。这是因为神经传导的牵涉痛现象,心脏的神经纤维与肩部、手臂、颈部等部位的神经纤维有交叉,所以疼痛会放射到这些区域。比如,有研究显示,约60%的心绞痛患者会出现左臂内侧放射痛,部分患者会放射至颈部,表现为颈部的憋闷感等。
发作相关因素方面
诱发因素:常由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食、寒冷等诱发。体力劳动时心脏做功增加,需氧量增多,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就容易引发心绞痛;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增加心脏的耗氧量,诱发心绞痛;饱食后胃肠道需要更多血液消化食物,也会相对减少心脏的血液供应;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减少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诱发心绞痛。例如,一项针对心绞痛诱因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50%的心绞痛发作与体力劳动有关,30%与情绪激动有关。
发作持续时间:一般持续3-5分钟左右。如果心绞痛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要警惕心肌梗死的可能。这是因为短暂的缺血通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治疗后,缺血情况可得到缓解,而长时间的缺血可能会导致心肌坏死。
不同人群的心绞痛感觉特点
老年人: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心绞痛的感觉可能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胸部不适、呼吸困难、乏力等,容易被忽视。这是因为老年人的神经反应相对迟钝,而且可能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掩盖了心绞痛的典型症状。例如,一些老年心绞痛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乏力、气短,而没有明显的胸部疼痛,容易被当作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来对待。
女性:女性心绞痛的感觉有时与男性不同,可能更易出现上腹部不适、颈部疼痛等不典型症状。这可能与女性的生理特点以及神经传导差异有关。研究发现,女性心绞痛患者中约30%会出现上腹部疼痛,而男性相对较少。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疼痛感觉可能不典型,甚至无痛性心肌缺血较为常见。这是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病变,影响心脏神经的正常传导,使得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减弱。例如,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约20%-30%会有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闷、心悸等,而没有明显的疼痛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