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海平面静息或运动时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病因有遗传因素及疾病相关因素等,临床分类包括肺动脉性、左心疾病相关等,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有呼吸困难等表现,诊断靠心电图等辅助检查,治疗有一般、药物、手术等,儿童、女性、老年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升高的病理生理状态,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mmHg,或运动时≥30mmHg即可诊断。正常肺动脉收缩压约18~25mmHg,舒张压约6~10mmHg,平均压约10~20mmHg。
二、病因分类
(一)遗传因素
部分基因突变可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病风险,如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基因变异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二)疾病相关因素
1.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肺动脉,引发肺动脉高压。
2.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未及时治疗,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3.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可因长期低氧血症,逐步引发肺动脉高压。
4.慢性血栓或栓塞性疾病: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可致慢性血栓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5.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相关。
三、临床分类(2018年WHO分类)
(一)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包括特发性、遗传性、药物或毒物诱导等类型。
(二)左心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由左心衰竭、左心室疾病等左心系统病变引发肺动脉高压。
(三)与呼吸系统疾病和/或低氧血症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四)慢性血栓或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因肺动脉血栓或栓塞持续存在引发的肺动脉高压。
(五)不明原因和/或多因素机制的肺动脉高压
由多种不明或复杂因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四、临床表现
(一)早期表现
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
(二)进展期表现
1.呼吸困难:最常见症状,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出现。
2.乏力:因心功能受损,机体氧供不足导致。
3.头晕、晕厥: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引起。
4.胸痛:右心缺血或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动脉扩张刺激神经引起。
5.水肿:右心衰竭时出现双下肢水肿,严重者可累及全身。
五、诊断方法
(一)辅助检查
1.心电图:可发现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等改变。
2.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增大等征象。
3.超声心动图:是筛查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可估测肺动脉压力。
4.右心导管检查: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能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等指标。
六、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等。
(二)药物治疗
使用靶向药物,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等,改善肺动脉高压状况。
(三)手术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可考虑手术修复心脏结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可评估后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多与先天性心脏病、遗传综合征等相关,需关注生长发育,治疗时遵循儿童生理特点,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二)女性患者
妊娠可能加重病情,孕前需评估病情,妊娠过程中密切监测,必要时调整治疗。
(三)老年患者
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量合并症对药物代谢等的影响,谨慎选择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