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前需行鼻内镜、鼻窦CT及常规实验室检查评估并排除禁忌,告知患者手术风险等并指导练习张口呼吸、禁食禁水,手术主要采用鼻内镜下鼻窦手术及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要定期鼻腔冲洗、注意休息活动、清淡饮食并遵医嘱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等药物,儿童手术谨慎优先保守治疗术后加强护理,老年需控制基础疾病术后监测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一、手术前准备
1.检查评估:需进行鼻内镜检查以直观观察鼻腔鼻窦内部病变情况,同时行鼻窦CT扫描,精准明确鼻窦病变范围、程度及解剖变异等,还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常规实验室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手术。例如通过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骨质结构、黏膜增厚及积液等情况,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患者准备:术前需告知患者手术相关风险、流程等,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要指导患者练习张口呼吸,以适应术后鼻腔填塞导致的经口呼吸情况;还要叮嘱患者术前禁食禁水一定时间,一般成人术前6-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小儿根据年龄适当调整。
二、手术方式
1.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这是治疗鼻窦炎的主要手术方式。利用鼻内镜的高清视野,进入鼻腔鼻窦内,去除病变的鼻窦黏膜、息肉等组织,开放鼻窦窦口,恢复鼻窦正常的通气和引流功能。例如对于上颌窦炎患者,可通过鼻内镜下开放上颌窦窦口,清除窦内病变组织;对于额窦炎患者,能开放额窦开口,解除阻塞因素。
2.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在去除病变组织的同时,注重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主要目的是解除鼻腔鼻窦的阻塞性病变,改善鼻窦通气引流,促进病变黏膜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其操作核心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黏膜、骨质等结构,比如保留中鼻甲的部分结构,维持鼻腔正常的气流调节和黏膜纤毛功能等。
三、术后注意事项
1.鼻腔清理:术后需定期进行鼻腔冲洗,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后可开始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每天1-2次,以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等,防止鼻腔粘连和分泌物潴留,促进术腔黏膜恢复。例如通过鼻腔冲洗可保持术腔清洁,减少感染风险。
2.休息与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出血。一般建议术后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如跑步、打球等;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减轻头部充血。
3.饮食管理:术后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热、过硬的食物,以防刺激鼻腔黏膜引起出血或不适。
4.药物使用:按照医嘱规律使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等药物,以减轻鼻腔炎症反应,常用药物如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鼻窦炎手术需谨慎,术前要充分评估手术必要性,优先考虑保守治疗。若必须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术后要特别加强鼻腔护理,因为儿童配合度低,更要防止鼻腔粘连等并发症。例如术后要定期复诊进行鼻腔清理,家长要协助儿童做好鼻腔冲洗等护理工作,密切观察儿童术后鼻腔恢复情况及全身状况。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手术前要将基础疾病控制平稳。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加强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例如对于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术后要监测血压,按医嘱控制血压;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防止术腔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