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有特定表现与紧急及缓解期处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和预防复发要点。发作时要停止活动、含服药物等;缓解期需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控制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儿童有各自注意事项;预防要定期体检、保持好心态、避免劳累熬夜、注意气候变化。
一、心绞痛的识别
心绞痛通常表现为胸前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左臂内侧,甚至颈部、下颌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可缓解。不同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女性心绞痛症状可能更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呼吸困难、上腹痛等;老年人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敏感,需更细致观察身体变化。
二、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当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或卧床休息。如果身边有硝酸甘油等药物,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般1~2分钟起效。但需注意,若含服后5分钟症状不缓解,可重复含服,若连续含服3次仍不缓解,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三、缓解期的治疗与管理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例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减少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2.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一般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在饱餐、寒冷、暴雨等情况下运动,运动时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3.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血管内皮损伤,增加心绞痛发作风险,应严格戒烟;过量饮酒也对心血管系统不利,应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二)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如硝酸异山梨酯)、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这些药物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发挥作用,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如年龄、基础疾病等)来决定。
(三)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血糖。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等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时更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且要注意生活方式调整的适度性,运动时要更加谨慎,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老年人心绞痛发作时可能症状不典型,家属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二)女性
女性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心绞痛的发病和表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激素相关因素对病情的影响,在药物选择上要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同时心理因素对女性心绞痛患者也有较大影响,要注意心理疏导。
(三)儿童
儿童心绞痛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等有关。如果儿童出现类似心绞痛的症状,如胸痛等,应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五、预防心绞痛复发
1.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
2.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3.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4.注意气候变化,寒冷天气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血管收缩导致心绞痛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