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有多样症状表现,如劳力性、端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咯血、乏力疲倦头晕心慌、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等;体征有肺部闻及湿性啰音、心脏心率快、有舒张期奔马律等;不同人群有特点,老年人群表现不典型易被忽视,儿童人群多由先心病引起且有特殊表现,女性人群围生期易发病;病史方面有基础心脏疾病史者易发病,无基础病者可因严重感染等诱因发病。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左心衰最早出现的症状。机制是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加重肺淤血。例如,患者平时能缓慢爬两层楼,患病后爬一层楼就出现明显气短。
2.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且膈肌上抬,肺活量减少,端坐位可使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减轻肺淤血,改善呼吸。如患者夜间睡眠中会因呼吸困难突然憋醒,需坐起喘气数十分钟才能缓解。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急促。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为“心源性哮喘”。其发生机制除睡眠平卧时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抬高、肺活量减少等也是诱因。
(二)咳嗽、咳痰
多为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合并感染时可呈脓性痰。咳嗽咳痰的原因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例如,患者频繁咳嗽,痰中带少量血丝,痰呈白色泡沫样。
(三)咯血
可表现为痰中带血或大咯血。大咯血是由于肺淤血致肺泡壁或支气管黏膜下毛细血管破裂所致。如急性左心衰时,患者咯出较多粉红色泡沫样痰。
(四)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是由于心输出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例如,患者感觉全身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出现心慌不适。
(五)少尿及肾功能损害
严重的左心衰患者可出现少尿,是由于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所致。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还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
二、体征表现
(一)肺部体征
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随病情轻重程度不同,湿性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如病情较轻时仅肺底部可闻及湿性啰音,病情较重时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并伴有哮鸣音。
(二)心脏体征
心率增快,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例如,听诊时可发现患者心率超过正常范围,心尖部可听到类似“嗒-嗒”的额外心音,像马奔跑时的蹄声。
三、不同人群特点
(一)老年人群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可能表现不典型,呼吸困难症状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更容易被忽视。例如,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轻度气促,而无典型的端坐呼吸等表现。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情变化可能更隐匿,需要更细致的观察。
(二)儿童人群
儿童急性左心衰多由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除了上述成人常见的呼吸困难等表现外,可能还会出现烦躁不安、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由于儿童不会准确表达症状,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的呼吸频率、面色等情况,如发现儿童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哭闹不止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三)女性人群
女性在围生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发生急性左心衰。围生期心肌病导致的急性左心衰,除了有急性左心衰的一般表现外,还与妊娠、分娩等特殊生理状态相关。女性患者在孕期和产后需特别注意心脏功能变化,定期进行心脏相关检查。
四、病史相关影响
(一)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
如患者有冠心病病史,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收缩力下降,容易引发急性左心衰;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心脏后负荷增加,逐渐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进而出现急性左心衰。
(二)无基础心脏疾病病史
部分患者可能既往无明显心脏疾病史,但可能因严重感染、快速心律失常等诱因导致急性左心衰。例如,严重肺部感染时,炎症因子等可影响心脏功能,引发急性左心衰。